1、
在小红书上刷到一条笔记《考上北大之前,我的爸爸妈妈有多努力》,十分震撼。
作者说,在她小学时,爸爸就会去书店给她选练习册,每天给她留额外的作业,并给她讲解错题。
老师要求每周写一篇日记,爸爸就要求她每日一记。
五六年级时,爸爸让她每周首抄两篇作文,并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听她讲自己抄的文章哪里写得好,哪里可以借鉴。
妈妈的要求是不能用改正带,写了错字的作业,要撕下来重写。
初中后,爸爸妈妈的知识水平跟不上,就到各种学习类的贴吧学习,帮她把历史政治的开卷资料抄在书上。
为不打扰孩子写作业,晚上一家三口都会到餐桌上学习。
高中后作者去了寄宿学校,每次回家爸爸妈妈都为她做最好的准备。
为了让作者能够更好地备战高考,妈妈请了年假,每天变着花样给做好吃的,为不打扰孩子学习,在家里总是踮着脚尖走路。
家长的努力最后换来了孩子的争气,作者在北大本硕连读,成为哈佛交换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2、
评论里有人说,那是因为家长有钱有闲呀。
其实真不是。作者的文章里还提到她童年时,一家三口租住在1室1厅的小房子里。可即便这样,爸爸妈妈还是斥巨资,带她去马尔代夫圆了海岛梦。
初中后,他们也有充实的家庭出游计划,即便有时候目的地只是家门口的菜市场。
其实好的陪伴真的并不需要很多很多的钱,很多很多的时间。优质的陪伴有时只是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眼神就足够了。
就如作者,爸妈陪她一起围着餐桌学习的时光,可能会比马尔代夫之行更加让她难忘。
我加过许多家长群,在各家长群里认识了一些优秀的家长和孩子。他们的经验让我越来越懂得一个道理:优秀的孩子背后往往都站着优秀的家长。
孩子的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只凭孩子的单打独斗是很难闯出一片天地的。优秀不仅仅是自己个人努力的结果,更多时候是一家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3、
我很遗憾自己直至现在,才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在女儿成长的岁月里,我错过了太多。
想起女儿小学,我给她讲解错题时的不耐烦;想起我所谓的陪伴就是她在写作业,我在旁边玩电脑;想起假期里我不愿意出门,就拘着她也不能出门……
最最重要的是,在学习这件大事上,作为老师的我和妍爸,竟几乎没有给她帮助,任由她的成绩沉沉浮浮,任由她自己挣扎、苦恼,而我们竟没有伸出援手。
想到这些,再看看北大学姐介绍的爸妈的努力,不由心下十分惭愧。
好在自女儿高三以来,我在众多优秀的家长中总算是学到了些经验,慢慢改变了自己过去的急躁与懒散,也能耐下心来陪伴女儿了。
虽然醒悟的时间有点晚,行动的时间也更晚,但亡羊补牢,相信总是不会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