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
最近读了这本书,感受很多,却不知从何说起。
作者,也就是本书的女主人公塔拉,从小生活在大山里,被山间的节律养育,粗壮的针叶林、山艾和蓟丛、金黄的麦田,山上的房子和山脚的废料场,是她从小生活的环境。她家有7个孩子,她到7岁的时候还没有出生证明,因为他们都是在家里出生,没去过医院,也没有入学记录,从未踏进教室一步,因为爸爸觉得“公立学校是政府引导孩子远离上帝的阴谋”,“送孩子们去学校,和把他们交给魔鬼没什么两样”。
尽管奶奶觉得,孩子们应该去上学,而不是“像野人一样在山上游荡”。可父亲却觉得,那都是上帝的旨意,去学校、去医院会违背上帝的意愿,正如他感悟到上帝关于蜂蜜的启示后,把家里所有的牛奶、奶酪、酸奶都清除掉了,从此,餐桌上没有了牛奶。塔拉想喝牛奶泡麦片的时候,要偷偷去奶奶家。
“你想不想去上学?”奶奶问她。
“我不喜欢上学。”塔拉说。
这就是父亲对她的影响,她试着想象学校的样子,但想象不出来。
有一次奶奶和爷爷要去外地过冬,想第二天清早带着塔拉一起走,去上学。“走之前,我得把牲口喂好,要是牛从畜栏里跑出来找水喝,他就会发现我不见了”。塔拉说。
那天晚上塔拉没睡,一个人坐在厨房的地板上,盯着钟表,听着时间滴答滴答地流逝,凌晨1点。两点。三点。四点。她开始想象她走了之后,家里人的反应。他们发现她不见之后,会去山上找,去黑黢黢的森林搜寻,每个人心里都想着可怕的意外,最后他们会发现奶奶一家也不见了,每个人都意识到了塔拉会去了哪里,然后父亲会眉头紧锁地问母亲,“你觉得她是自己要去的吗?”
5点。6点,塔拉都没有睡觉,她在窗口看着山下的奶奶家,她看见奶奶7点钟的时候在露台上走来走去,时不时往山上的房子看看。最后和爷爷一起上了车,驶离视线。
车开走后,塔拉才出来,去厨房喝一碗水泡麦片,然后走过农场,去喂猪,去牧马,去和山羊打招呼。
这次奶奶提出的上学机会,最终没有珍惜,以致后面漫长的时光里,都没有离开这座山,直到17岁之前,都没有上过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