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候的课本里面,总是有鲁迅的文章。以前总觉的晦涩难懂,偏生还多是要背诵的,属实痛苦。高中毕业以后,终是脱离了这个自己没有办法选择阅读范围的苦海,于是很高兴的再也没有读过鲁迅。
再次拾起鲁迅的书籍,是看了一片关于《伤逝》的文章。此前我并没有读过这篇文章,我以为这会是一片长篇大作。特地买了这本书过年回家看,没想到是一片数页的短文。
我读的关于鲁迅的文章少,看别人的解读知道《伤逝》是鲁迅为数不多的以爱情为题材的文章。是个爱情悲剧。在五四青年们意识觉醒的背景下,一个富家少女追寻爱情的悲剧故事。子君以为自己逃离了旧社会,奔入了一场属于新时代女性的爱情,最后却发现自己不过是坠入了一个柴米油盐的深渊。以为“我是我自己的”,但是最后没有真实的弄清楚“我”到底是什么。逃离了依附父亲的生活方式,却不过是奔向依附另一个人的生活。她并没有实现真正的逃离。
涓生的爱情也不是爱情,爱的是自己的作为启蒙者的快感。没有同理心。
也许有无数个伤逝仍旧在上演着,那些为了逃离旧家庭而早早结婚的女子,也许终究会发现不过是从一个深渊迈入另一个深渊,最后从自己的身上看到的还是父母的缩影。也许只有自己掌握自己的经济权的时候,才真正有能力逃离自己想要逃离的东西。但是伤痕是仍在的,但是却可真正的反抗,可不再忍受新的伤口。不过话又说回来,千百年来的修炼,也有那么一类人,早已把如何掌握配偶的经济能力修炼成了一番本领,看似也过得很好,毕竟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吧。
我仍旧希望我的爱情是我们两个人相互依靠,相互扶持,长成两个并肩等高的大树。幸运的是,我们不用逃离谁,我们是主动的走向彼此,联络起了两个家庭。我仍旧希望今后我的思想能够继续成长,自由生长,成长成为我喜欢的模样,而我也知道他一定会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