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ZGC
ZGC源码分析(1)- ZGC概述

ZGC源码分析(1)- ZGC概述

作者: 躺在石头上吐泡泡 | 来源:发表于2018-11-13 16:33 被阅读0次

    最新的JDK 11在2018年9月25号正式发布,这这一版本中有不少新的特性,但是最令人关注的是JDK 11中的新款的垃圾回收器ZGC虽然它被明确地标记为实验性质(意味着还不成熟),但是仍然阻挡不了众多Java程序员对它的追捧。那么为什么JDK要实现一个新的垃圾回收器,它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为什么需要ZGC

    回答这个问题要回顾一下垃圾回收的现状。目前JVM中最新新成熟的垃圾回收器是G1,它是CMS的取代者。G1也是分代内存管理,在设计上把大的连续的内存划分成众多的小分区进行管理;新引入了Refinement管理代际之间的引用用于加速垃圾对象的识别;引入了并发标记(并发标记指的是标记线程和应用线程并发执行,不需要STW);垃圾回收过程中采用部分内存收集(G1有两种类型的垃圾回收,新生代回收-回收全部的新生代分区、混合回收-回收全部的新生代分区和部分老生代分区)。它的目的就是在可控的停顿时间完成垃圾回收,另外由于分区设计它支持的内存也可以达到几十GB或者上百GB。但是G1由于设计上的特点,导致存在下面的问题:

    • 停顿时间过长,通常G1的停顿时间要达到几十到几百毫秒;
    • 内存利用率不高,通常Refinement的额外内存消耗在1%~20%左右;
    • 支持的内存空间有限,不能适用于超大内存的系统。
      关于G1详细的介绍可以参考笔者的新书《JVM G1源码分析和调优》(-待出版)

    所以有新垃圾回收器的需求。在2004年Redhat公司推出Shenandoah,并捐赠给OpenJDK社区。2017年Oracle公司推出ZGC并捐赠给OpenJDK社区。
    这两款垃圾回收器都是以解决大内存、短停顿时间、高吞吐量为目的。但两者设计有所不同,相对而言ZGC效率更高、Shenandoah更成熟功能更完善,关于Shenandoah本文不再介绍。仅仅关注ZGC。
    ZGC作为新一代的垃圾回收器,在设计之处就定义了3个大的目标:支持TB级内存,停顿时间控制在10ms之内,对程序吞吐量影响小于15%。
    实际上目前ZGC已经能满足设计之初时定义的目标,并且垃圾回收时间并不会随着内存的增大而延长。下面我们看一看ZGC是如何设计来满足设计目标。

    ZGC的创新在哪里

    大家看到这三大目标,是不是都觉得不可思议,它应该怎么设计或者怎么改进以前的垃圾回收器才能实现这些目标。ZGC的设计思路借鉴了一款商业的垃圾回收器Azul的C4。这款垃圾回收器号称是无停顿时间。所以很多同学也以为ZGC也是完全无停顿时间。关于C4的介绍可以参考论文。在这里稍微对无停顿时间做个解释,实际上从垃圾回收器的角度出发,没有任何一款垃圾回收器能做到完全无停顿时间,所谓的无停顿时间只不过指的是停顿时间足够的短,这个时间不影响应用程序的运行,比如ZGC提到的小于10毫秒的停顿时间,从应用程序来看这个停顿时间就可以忽略,所以被称为无停顿时间。但是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应该知道这一概念指的什么意思,另外ZGC希望能做到在10毫秒以内的停顿时间,但不是所有的垃圾回收活动(指的是需要STW的标记,重新标记和移动阶段,后文会有详细介绍)都能在10毫秒内完成,这里的10毫秒是一个目标值。那么哪些因素可能影响ZGC的目标停顿时间?除了ZGC中本身的STW活动,还有进入到安全点(执行GC活动之前)的花费,我们知道在JVM中进入安全点时会进行字符串回收(这里字符串的回收指的是使用String类中intern方法导致的垃圾),所以ZGC为了保证进入安全点的时间,会把这一部分工作优化并发处理。

    回到ZGC如何设计达成目标这一问题。简单的回答就是ZGC就是把一切能并发处理的工作都并发执行。(在这里再强调一点JVM中并行和并发这两个词,并行指的只有JVM线程运行,应用程序不运行;并发指的是JVM线程和应用程序同时运行,由操作系统调度交替执行)
    那么哪些工作是可以并发执行?我们在这里比较一下Parallel GC和G1就能清晰的了解到ZGC做了什么样的优化。

    • Parallel GC指的是并行垃圾回收,它是分代回收的。在新生代采用复制(Copy)算法,在执行复制算法之前,需要进行STW;在老生代采用标记(Mark)算法,在执行标记压缩之前也需要进行STW;如果内存不足需要进行Full GC时,也需要STW对整个内存进行串行回收。简单的总结就是Parallel GC在进入垃圾回收阶段都是并行执行,应用程序会被暂停。所以Parallel GC是一款注重吞吐率而不是停顿时间的垃圾回收器。
    • G1为了改进停顿时间这个指标,对整个复制算法(关于复制算法可以参考其他的文章或者笔者的新书)作了优化,把整个复制算法划分成2个大的阶段:对象标记阶段,对象复制阶段。在标记阶段引入了并发标记,所以整个标记阶段重新划分成3个子阶段:初始标记,并发标记,再标记。其中初始标记和在标记需要STW,但是他们的工作量比较小,所以对整体停顿时间影响不大,由于大部分标记工作是并发执行从而大大的减少了停顿时间。但是G1的复制算法的对象复制阶段仍然是串行执行,它需要在STW中。另外G1中如果发生了Full GC,整个Full GC也是需要STW。

    从G1的角度理解ZGC可能更加容易,可以简单的的说ZGC把G1中的两个并行阶段(对象复制,Full GC)消除了。让对象复制也并发执行,另外ZGC中没有Full GC这个概念,那么大家可能会问如果对象分配不成功,此时需要传统意义上的Full GC,ZGC既然没有Full GC它是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这里先留一个悬念,后文回答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看一下Parallel GC,G1,ZGC活动图如下


    ZGChuodongtu.JPG

    其中绿色表示引用程序的执行,红色表示STW即GC线程并行执行,蓝色标记并发执行的GC线程。

    除了并发执行这个显著特点之外,ZGC还有一下特点:

    • 仅支持Linux 64位系统;
    • 内存分区管理,且支持不同的分区粒度;
    • 颜色指针,通过设计不同的标记位区分不同的虚拟空间,而这些不同标记位指示的不同虚拟空间又通过mmap被映射在同一物理地址;
    • 设计了读屏障,实现了增量标记;
      垃圾回收时属于部分回收;
    • NUMA支持,能够满足对象尽量分配在访问速度比较快的地方。
      这些内容将在后文一一介绍。

    JDK 11中ZGC的不足

    ZGC的设计是一样所有能够并发执行的全部并发执行,所以也带了实现的复杂性。目前仅仅是实验性质的垃圾回收器,实验性质就是说ZGC在一些大内存的场景中表现了良好的性能,同时也说明ZGC还有一些不足,主要有:

    • ZGC仅实现了单代内存管理,也就是说没有考虑热点数据与冷数据,这个在商业的C4已经支持。据说Auzl实现的分代内存管理器比没有分代的内存管理器效率高10倍(并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文献),也就是说ZGC还有巨大的进步空间;
    • C2的支持还不够完善;
    • 不支持Graal, HDSB等功能。
      粗略估计要到下一个Long Term Support才能得到完善。

    那么为什么还不完善的ZGC这么快加入OpendJDK的官方项目,据Per Lin, Eric等ZGC的几个主要的维护者的观点,希望能尽快推出得到广大开源爱好者的支持,由社区推动快速发展。

    另外还要再提一下,虽然ZGC作为实验性质代码合入主干,并不意味着ZGC就是下一代唯一的发展方向,Shenandoah也并未放弃寻求合入主干的机会。据最新的消息,Shenandoah会在JDK 12也作为实验性质的GC合入主干。(目前正在审阅中,2018年12月6号日完成审阅)

    申明:本文为笔者原创,任何形式的转载和引用必须得到授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ZGC源码分析(1)- ZGC概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el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