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消费时代,每个人都离不开消费,而且也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指标来衡量消费是否过度。比如有的女孩子已经有几大衣柜的衣服、几百双鞋子、好几抽屉化妆品了,但是依然没有办法停止购买。一般来说如果自己的经济能力能够负担得起,家里也放得下的话,其实这是一种个人选择,别人也没资格说什么。
另外一种是宁可刷爆信用卡、黑掉自己的信用记录也要去购物的,那可能就是内在的虚荣心无法控制,甚至到了影响现实功能的程度。
这也和我们内心对待物质、对待金钱的观念和态度有关,有的人能够通过购物带来的满足感抚慰自己,感受到愉悦,所以会持续的重复这个行为,希望能够再次感到这种快乐。另一方面,在冲动消费时,人会产生一种“我真的很需要这个东西,如果占有它我会很开心”,实际上等东西真的寄过来的时候,可能这种感受已经烟消云散了,只剩下堆积如山的商品和日渐空瘪的钱包,而商家通过各种媒体、广告、娱乐产品也在不停地给大众洗脑:你拥有的还不够多不够好不够新型,你可以选择更好的,你值得拥有。而在这种文化氛围下,个体要凭借自己意志去抵抗这种浪潮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近些年开始有了断舍离、极简生活的倡导,认为“人们单纯从物质中获得愉悦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的心理账户可能会有“我便宜买到了东西,所以是省钱”,还有明明不需要但是购买了的东西,其实是费钱。我们不断在这个钟摆两端来回摆荡,其实最终很可能我们一会儿咬咬牙拒绝了购买,一会儿又变得屈从于自己的欲望,这才是人性。
如果觉得困扰,适当改正就行了。如果改正不了,也可以当做一种自我满足和抚慰的手段,毕竟如果是靠人际关系来获得这样的满足感比较困难,对象也不可控,那和这个相比,购物其实是更加稳妥的获得幸福感的手段,何乐而不为呢。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兼职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微信公众号:飞游的心理教室(ID:phil-ps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