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打印机坏了,修了修也不能用。
想买个新的,看了原来买的富士施乐,用着挺方便,却是美日合资。同事推荐爱普生的,是日本产的。
爱国情怀使我想买个国产的,网上查了一下,感觉牌子都不够有名气,不知用着怎样。
犹豫不决。
唉,其实中国的科技真的有很多空缺啊!那也代表有很多创业的机会啊!可是我们能抓住吗?我们怎样能抓住呢?
1.其实我们的机会真的很多。
我们的科技还不够先进,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产品依赖于国外先进的技术。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将这种技术变成我们自己的技术呢?我们有这么多的人,我们有这么大的市场,为什么要一直使用外国的产品?为什么我们的钱要被他们赚了呢?为什么我们不能踩着他们的头继续往上攀登呢?
2.要能抓住这个机会呢?
我想这个大家都很清楚:要有人才,要有创新性的人才!
人才从哪里来呢?
我认为应该从教育来,应该从国家的重视来。
但是我觉得现在中国的教育还是没有重视这种创新性教育。作为身在一线的教师,深感无力。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在这篇文章当中,他曾坦率的中肯的批评中国教育不重视实验。这篇课文我讲了二十多年,每讲一次,我都会对学生说很多激励的话,寄予很大的希望。但是我发现到现在为止,实验在学生的学习当中,仍然只是为了考试的30分而准备。也许老师做实验已经比较多了,但学生的操作仍然不多。像我们学校吧,是县里面的第一初级中学,但是在实验设备上、实验室的硬件上、在老师学生对实验的重视上,远不够。
实验是为了什么?考试吗?我认为如果把实验定位为只是考试的科目是一种可悲!
我们的民族没有实验的精神吗?看看《我爱发明》栏目,你就会知道,有那么多民间人人士对科学创造有着入魔般的兴趣。但是他们在搞实验的过程中,都是那么坎坷孤立。资金是个大问题,家人是否支持也是个问题,他们往往能克服困难,因为对这种创新很有兴趣。
我们的学生对这种实验有兴趣吗?肯定有的。但是现在的考试制度,使学生不得不去用大量的时间从事知识上的学习,反复记忆、反复做题,这对记忆基础知识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创新能力从哪儿来啊?实验能力从哪儿来?
作为一名老师,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老师,对中国的这种教育现状真的是无奈、无力。
其实教育上的这种不重视,正说明了国家对这种创新能力并没有真正的重视。广告宣传上、媒体上倒是经常说,要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但是如何来做并没有真正的落实下来。
教育上的不重视创新,是最大的不重视。
媒体上的宣传不重视是第二大不重视。
比如说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的晚会等节目,往往被歌曲、舞蹈、戏剧等表演类节目占满,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追求的是一种视觉听觉的享受,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关于科学实验这方面的节目。这是不是一种舆论的导向?这种导向是不是已经太过单一了?
我越来越不愿意看的,就是六一儿童节目,一种浮华。假如说六一节儿童节目能够加上对读书这方面的引导、对科学对实验精神的引导、对体育方面的引导,那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就多了这三种爱好?多了对这三个方面的探索投入?多了这方面的社会环境,又怎么会好不好?比赛取得好名次固然重要,全民健身才是最重要!
提高对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的重视固然是正确的,但这些艺术上的修养只是我们精神上的修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想强大,他必然要在物质强大、科技力量强大,然后才能去追求精神上的强大。当然二者可以同时提升。
那我们现在的教育现状是什么?国家宣传的重点在哪里?歌星影星的知名度远大于科学家的知名度,为什么?除了民众关注的心理在作怪,应该还有国家的导向的问题吧。
我稍感觉到有些欣慰的就是如今,读书活动如火如荼。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阅读是一件好事,我们国家在尽全力推动此活动,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体育也越来越受重视,小学的孩子们也开始每日进行篮球训练。尽管老师的出发点主要还是为了准备考试,但是运动的观念毕竟越来越深入人心。
接下来,实验、科技的理念应该抓紧在全民普及。当然政府投入,强有力的推动最为重要。比如,学校设备该如何达标、教师应如何配备?考试应如何更重实践?媒体应如何关注科学家?在奖惩制度上如何加大力度?……
唉,我的见解也许已经过时,也许是痴人说梦。
但这是我的想法。
还是感谢那位陌生的朋友,读出了我的言未尽,让我打开了话匣子。
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