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年的时候孙权和自己的手下感情非常的好,其中一点可以体现出来,那就是和周瑜达到了登堂拜母的程度,但是到了晚年的时候变得多疑了,也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那就是逼死陆逊。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41718/285c7aec8d00c573.jpeg)
周瑜是孙权早期的大将军,军事指挥能力很强,并且是一个帅哥,两人的关系非常的好,达到了登堂拜母的程度,并且这一时期的孙权对自己的手下都非常的好,对自己的手下非常的信任,其中一件事可以证明,他手下的谋士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因为这件事诸葛瑾被流言淹没,陆逊就曾经给孙权写信,让他澄清,孙权知道后就说,诸葛瑾的为人我知道,他是不会背叛的,因为孙权的信任,诸葛瑾逃过了这个劫难,可以想象,如果是现在的话,很多人如果知道这一消息的话,对诸葛瑾的信任肯定大大的减弱。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41718/aa3d4325559a9c18.jpeg)
但是晚年为什么就性情大变,变得多疑了呢?在易中天讲三国中易中天老师曾经说过,多情的人必定多疑,这是一种很矛盾的 想法,但是也很真实。因为付出了很多感情的人怕自己的感情白白的付出,心中肯定的多疑。但是我想可能是他要为下一代做准备,虽然自己的手下在自己在的时候是忠心耿耿的,但是自己去世以后他们会不会将自己儿子手中的权利架空呢?隔壁国家的诸葛亮就是一个例子,大权在握,但是忠心耿耿,自己的手下呢?不一定会像诸葛亮那样的忠心,如果想曹操或曹丕一样的话那就糟糕了,这一时期吴国有两个人值得忌惮,一个是陆逊,既有帅才也有相才,另一个是张昭,虽然他是自己的师傅,但是他在吴国的威望很大,这两个人都是威胁。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41718/2da907136e18bca0.jpeg)
张昭是自己的老师,因为当时儒家思想盛行,自己是国家君王,自己如果杀掉自己的老师的话,名声不好,于是他对张昭采取了疏远的态度,这样张昭手中的权利就逐渐的变小。陆逊呢?东吴唯一一个出将入相的一个人,很会打仗,同时也十分擅长内政,当年在夷陵之战中,他一战成名,因此陆逊在吴国的威望也不小,但是他只是自己的部下,不是自己的老师,做一些过分的事也不会让外人有不满,但是也不能太过分,于是在很多事情上借助他人的手来逼迫陆逊,但是陆逊知道孙权忌惮自己,很多时候都小心翼翼的,但是最终孙权赢了,陆逊自杀了,他一高兴就升了一些人的官,因为两个自己忌惮的人威胁不到自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