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有个菜市场,我基本没去过。
今天读书写字到下午,头晕到发疼,屋子里实在呆不住,索性出门下楼闲转。
父母亲每日晚饭后总会出门散步,回来的时候会带回很多菜。
想必就是家门口的菜市场罢。
我转着转着就来到了这里。
正是夏日傍晚,早上下过一场雨,室内闷热难受,室外凉爽宜人。
市场里人很多,南来北往,各自忙碌着。靠近外边是水果集中区,往里边走就是蔬菜区。
我一路走一路计划着,今晚的饭,明早的饭,明天中午的饭,还有明晚的饭。
要做啥,都需要买啥菜,这真的是个严肃的话题,对我而言也是个严重的问题。
等走到最里头,到头了,折身往回走,这时候心里已经有答案了。
我走到刚才一路比较好的摊位前,装了10个小土豆,递给摊主一称,“两块一!”
要是以前,掏现金付钱,我给他两块钱便是了。现在我出门从不带现金,用手机扫码支付,是多少就多少,不存在找零,所以摊主也不会主动减去零头,他既不再开口,我便照付便是。
又来到另个摊前,挑了一块鸡胸肉,这个时候我的脑中已经有了明天中午咖喱饭的场景。
再又买了10颗鸡蛋,3根嫩玉米棒子,这个媳妇爱吃,就是今天的晚饭的了。
一个市场里有两个凉菜摊子,而我选择了围人更少的那个,自选,挑了一盆子凉菜,递给摊主称了,“12!”
我再次掏出手机,付给他12块钱。
同时提醒他辣子少放点,这是我们一家人的共同口味。
等回到市场口上的时候,我的手上挂满了塑料袋,肉蛋菜,齐活了。
周末两天的饭有着落了,同时我的头也不疼了。
一圈下来,我仿佛隐约感到了生活的一大趣味,并且突然想到以后买果蔬都不会去超市买了,那个地方连个对话的必要都没有。
我又想起好多年前,在我们那个三线小城市,早晨下楼买个酱饼,要跟店家拉半天话呢,在那里,我没有现在这么急着去干下一件永远也有下一件的事,也没有这么焦虑地生怕每一分一秒没产出经济价值出来,就只是作为两个人,两个由陌生到熟悉的普通人,因为买酱饼,认识并常常说话,也因为常常跟他说话,所以经常买他家的酱饼。
今天晚饭后,父母亲还会再来这个菜市场,尽管我已买好了两天的食材,他们不用买东西,也还是会来这里。
这就是家门口的菜市场。
这不仅是个菜市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