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基因蓝图》

读《基因蓝图》

作者: 许小胖来了 | 来源:发表于2021-01-20 19:53 被阅读0次

    这本书的一些观点你可能不会同意,甚至觉得是心理学的噱头,但是认真读下来,你可能会重新认识DNA的力量。作者书的后半部分主要讲基因检测,但是因为引起很大争议,所以这里只体现前半部分的观点。为了避免误解作者“唯基因论”,我必须诚恳地告诉你,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基因研究描述“是什么”,而不是“将成为什么”。基因不是命运,你可以改变它,只是遗传率意味着某些人更易受某些问题的困扰,并且更难克服这些问题。下面是书中的几大发现。

    一是后天的先天性。比如我们会自然地认为父母念书给孩子听的次数多,孩子阅读能力就会好,但是父母与孩子在孩子与父母在遗传上有50%的相关性,所以更可能是喜欢阅读的父母有喜欢阅读的孩子。再比如我们早都知道离异父母的后代更有可能离婚,但我们通常认为这是后天因素,但是基于被领养的孩子的研究表明,如果他们的亲生父母离婚了,他们离婚的可能性会更大,远大于他们的养父母带来的影响。同卵双胞胎都离婚的概率(55%)要比异卵双胞胎(16%)高的多。

    二是DNA越来越重要。书中写到,随着年龄的增长,遗传的影响越来越大。比如智力的遗传率约为50%,这是所有年龄段的平均值。事实上,智力的遗传率在婴儿时期为20%,儿童期为40%,成年期为60%。关于这一点的,作者认为最合理的推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遗传效应可以被放大,比如高智力的儿童更可能会阅读更多的书籍并主动选择朋友和爱好,从而进一步刺激其认知发展。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变得更像我们的父母。

    三是异常是正常的。心理问题常被诊断为“要么有,要么无”的疾病,作者认为我们所认为的障碍(比如阅读障碍、抑郁、酗酒等)仅仅是相同基因在整个正态分布(钟形,大部分结果集中在中间区域)的边缘,但这依然是正态分布的一部分,正常和异常是我们认为划分的。我们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心理疾病,只是程度有所不同。

    四是全能基因。遗传效应是普遍的而不是独特的,会在许多疾病中同时表现出来。比如精神分裂、双相障碍和重度抑郁高度重叠。再比如儿童阅读的流利性和语音能力高度相关,阅读和数学能力也是高度相关(基于统计,我们认为的“数学好的小孩语文不一定好”只是凭经验,样本量很少,不能作为依据)。

    五是同一家庭的孩子如此不同是因为他们遗传上的基因不同。我们很容易认为我们和兄弟姐妹相似,是因为我们出生在同一个家庭。但是领养研究表明,即使出生时被分开并且在不同的家庭中被养育也会与亲生父母及兄弟姐妹相似。也就是说,我们和兄弟姐妹相似是因为遗传而非受相同的环境影响。同样,共享的环境并不会使兄弟姐妹超越遗传的相似性而更加相像。大量的文献表明生活在同一家庭的孩子有着截然不同的经历,几乎就像生活在不同家庭一样,孩子很可能会因为他们在遗传上有所不同而被区别对待。

    作者最后想表明的观点是,父母、学校、生活经历对孩子而言都很重要(对生活质量很重要,对个人成就影响不大),但是他们的影响无法超过基因所提供的蓝图。书中指出,父母教养方式(指的是正常范围,不适于虐待忽视等)的差异对儿童心理没多大影响。好的学校的学生成绩更好,并非是因为学校的培养,而是好的学校选拔了最具竞争力的学生。作者认为,不防把亲子关系当成生活中一段漫长的陪伴,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我们理想中更好的孩子。

    我个人是觉得也许我们低估了遗传的力量,哪怕你不认同作者的观点,这本书也会部分改变你的想法,缓解为人父母的焦虑感和内疚。读起来略显枯燥,尤其后半部分像科学文献,但是观点很有意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基因蓝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ik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