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是无法抗拒的,尤其是对于不会拒绝的人来说。
开口提要求(很多其实是请求)的人轻松淡定,被要求的人左右委婉却无法拒绝,这样的事每天都出现在生活中。常见的有包括借钱在内的众多表现。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被朋友(或只是熟人)借钱的经历,有些人很轻松地拒绝了,而包括我在内的有些人则总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绝。最终成为了“憋屈”的受伤者,不但无法收回本钱,甚至连朋友都做不成。
有些人的观点是:既然是朋友,我依然困难,不还当然是应该的。你作为朋友,怎么好意思开口提还钱的事?至于当初承诺的期限,那是在情况彻底变好的前提下才成立的。要我还钱,没把我当朋友,既然如此,那就不联系了,不做朋友都可以。
很多时候想不通,为什么找自己开口而不是其他人,那些比我条件好,那些平常总在你嘴里听到的你的有钱有权的比我更亲密,关系更好的人。当然,细想一下也没什么想不通的,谁叫自己不懂拒绝,而别人可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
为了克服我这个明显的弱点,我是做了功课的,很早就买过一本日本人写的《如何说不》来研读,试图找到克服这一弱点的良方,只可惜收效甚微。懂得拒绝是性格决定的,而不是靠什么技巧就能做到的。
不过,我也是有些心得的,不过不知道是在书本学到的还是生活实践中自己悟出来的。那就是,不懂拒绝就尽力避免别人开口,或者在没有说到主题时候就进行干预,避免后面拒绝的尴尬,或不懂拒绝让自己憋屈不好受事情的发生。
可是,要求总是猝不及防的,很多时候根本没有中途干预的机会。因此尴尬或者憋屈也是无法避免的。
我不敢断言阿勇的岳父给他提到粤北那个县医院的事情是不是一种毋庸置疑的要求的语气。但从常识来分析应该不是什么命令,可能只是一个“建议”,不过这个建议开的比较坚决和强烈罢了。
阿勇没有拒绝,一是因为他就是那种不知道如何拒绝的人,另外一方面也是对新任不久的岳父大人的尊重和理解,认为他是为自己,为他女儿好而不好拒绝。还有一个因素是可能是他对每天在窗口发药的工作有些厌倦了,想改变一下。
唯一让我不解的是为什么是那里?阿勇说了他的打算后我回去查过资料。结果令我的这种疑惑更加严重。
“对的,这边工作要保留!”我很认真说,在他说了不准备辞职或者正式调动后,“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还是得留点后路。”
他的表情看起来已是板上钉钉了,加上又是岳父的主意,我不便多说。但作为挚友,提醒一下是必须的。
我想,如果是我,哪怕外不懂拒绝,也依然是要毫不犹豫拒绝的。自己的人生不能开玩笑。当然,我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场景,也只是假设而已。
阿勇是没有拒绝,踏上了奔向这个粤北县城的列车,及长途汽车……
早安,八月十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