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传统手工
也许是世上最聪明的杀死时间的办法。
看到了罢,不可否认。
只要带上仪式感,带上传统,带上规规矩矩一片框架,这就是所谓手工制作。
在一个上楼梯快两步就会头疼的地方。
在时间的尾巴叫大昭寺下鬼母捉住的地方。
是温床,是桑拿房的冰饮。
如鱼得水了。
传统——枯燥乏味下光风霁月面孔酥油茶
莫种意义上最接近于最初的茶,我仍认为称之为茗粥更合适些。
很多人说难以接受它的味道,
幸福是对比出来的。
唐代的茶要加胡椒,糖,盐,橘皮,还有你能想到的各种谷物。
酥油茶呢?
酥油,茶。
单纯善良多了吧?
传统——枯燥乏味下光风霁月面孔好了,按照套路我该讲讲故事了
这就是一个美食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传说
部落A与部落B,打架结仇。
部落A的美梅措、部落B的文顿巴相爱
由于部落AB有仇
部落A派人杀害了文顿巴
之后美梅措殉情了。
后来,美梅措变成茶叶
文顿巴变成盐
每当打酥油茶时,茶和盐再次相遇。
完。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和平的宝贵
传统——枯燥乏味下光风霁月面孔砖茶与盐共煮,最后加酥油,过滤,喝。
这一句话的实现需要一个上午
利刃砍在砖茶上的时候,手麻,虎口发红
细小的血管轻轻撕裂
茶香在重复机械的动作之间飘出来
重复枯燥之间的这一点点香味
也使人无所适从
因为精神枯涩久了,变为脆弱。
故偶然润泽一下,便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
这就剥开那一层苦涩的橘皮了。
好的酥油茶是心性熬出来的
机械重复之下,是自由细腻,千滋百味。
传统——枯燥乏味下光风霁月面孔酥油,带了油字便显得不堪了
像腻了的菜味,不愿多尝
无奈罢了
砖茶含鞣酸多,单喝极易饥饿
必须加酥油或牛奶
记得有人评价的好,第一口不耐,第二口回味
是先婚后爱的小说套路
确是捉人心呢
要说印象的话
过程给人的感觉像有教养的纨绔子弟
古板又风流
规矩严格又随心性
枯燥动作是会给人辛辣感觉的,狠狠熏在指节上只有飘起来的一缕奶香浸泡出一点历经世事的温柔克制
手工总是这样的
克制又放荡
顺序严格又讲究所谓心境
是巧克力爆浆饼干
看上去硬邦邦黑漆漆的,里面是草莓味儿
————————————————————
再说藏香
不同于一般的中原香
艾草带着阴沉冷涩,倒不拒人千里之外
只叫你知道,这香不供肉体凡胎
点起来也是神秘兮兮的雾
树木和草根带着新生和腐烂的味道
总之不是闻着舒服的香
传统——枯燥乏味下光风霁月面孔做起来虽然也规矩冰冷
但总算有点人气儿了
弄撒的香粉和多倒了几滴的水
使人有种莫名的心安
一个小小的玻璃碗
香料在其中混合
金属长棍缓慢的搅动
从绿到白,到灰,最后归为杂纯的暗色
厚重的力量,不是爆发式的,是地底涌动的岩浆,坚定又锋利
完全是气味带来的感知
传统——枯燥乏味下光风霁月面孔调配是真的很难
一比五,五比一,多一勺,少一勺
一团香料增增减减
得不到被挖出小碗的许可
也许是有些不耐的
少年人做的塔香是捏不掉裂缝的
但是一排十个,只多不少
脾气不算好,也有年轻时不可避免的浮躁
可足够坚定,哪怕横冲直撞不顾章法
目标是不变的
这就是手工流程那古板中的一点点风流了
传统——枯燥乏味下光风霁月面孔更别提条香,简直是禁区
牛角器里挤出的香是推不直的
手指前段压迫性的疼痛
指甲里掺杂香粉香泥
但是莫名的可靠
也许是因为过程太困难了罢
香味药感浓重,像中医药柜台一样的味道
痛苦换来的惊才艳艳
传统——枯燥乏味下光风霁月面孔在同一个地方坐上一天
也许只有藏地能赋予人这样的耐性
慢且不散
平静且不麻木
这是如调香的比例一样难的事情
这是传统手工的独特魅力
一切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2018.8.19
行走西藏C组
文:木易
照片:c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