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史记《齐太公世家》
正读到齐桓公身死那一段,一代霸主,死时竟如此凄凉,身后事更惨不忍睹。史记记载“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及桓公卒,遂相攻,已故宫中空,莫敢棺。桓公尸在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十二月己亥,无诡立,乃棺赴。辛巳夜,敛殡。”“乱故,八月乃葬齐桓公。””可见死后无人问津,60多天才被人发现装进棺材,十个多月才被安葬。。。。。。为何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结局竟是如此?连民间一普通老人尚不如。
都说命、运、才三者,得其两者,必能成就一番伟业。那我们来看看,究竟是什么成就了齐桓公的春秋霸业?又是什么令他晚景身后如此凄凉?
在我看来,桓公成也命、运,败也命、运。至于才,似乎并没有。
齐桓公(公子小白)的爹是齐釐公,属于他爹很多儿子中的一个,他的母亲卫姬一定程度上受到齐釐公的宠爱,但与君位一开始却是没有多大缘分。因为他之上有太子诸兒(齐襄公),还有鲁姬生的儿子公子纠。所以,没有意外,大致君位是轮不到他的。
从一开始,公子小白大概觉得自己与君位是无缘的,因此于政事上无所建树,但于玩乐游艺却颇有研究。也因此,从小,他就跟贵族少年高傒玩得很好。
小白的爹看起来像一个忠厚长者,但又不分轻重,这作为君主就很要命了。他厚待自己同母弟的儿子公孙无知,竟然到了规制跟太子相同,在君权礼法时代,这是很逾矩的做法。前者无可厚非,但后者却给了公孙无知想入非非的机会,同时还给自己的子孙埋下祸根。从后面的情况看起来,这位做父亲的,于公在政绩上无任何建树,于家,实在没有尽到作为君父的职责,既没有好好管教儿子们,包括太子,更没有教导公孙无知这个侄子。整个宗室,乌烟瘴气,一片散沙。
齐釐公这样的一个人竟然可以在君位上稀里糊涂平平安安的呆了33年且寿终正寝,只能说他命好,运气也好,宗室中没有人与他相争(唯有一个弟弟,却死得比他早),臣子中也没有野心之辈。
小白的太子哥哥诸兒,也就是齐襄公一继位,马上削减了公孙无知的待遇规格,估计忍耐久矣。而公孙无知也真的很无知,他竟然还很怨恨,这算不算斗米养仇人的典范呢?
齐襄公这个人,也是个人才。私德不修,与鲁国夫人私通,暴露之后竟然派彭生杀害了鲁桓公,又杀彭生以谢鲁国,这是对外;在内,对自己的臣下也言而无信,导致臣下利用公孙无知的怨恨发动了叛乱,最后被杀死于宫中,公孙无知于是自立为齐君。
公孙无知这样的人,想来坏事一定做得不少,成为国君的当年,竟然在一次游览中被怨恨他的雍林人给袭击杀死了,连谥号年号统统没有。
好了,意外出现,运来了,国君的位置也空了,身在公室的小白同志,是具备即位资格的。
小白在哪里呢?
原来,小白和其他弟弟们看着齐襄公实在是作死,生怕被他牵连,纷纷躲回自己的母国。这些公子中有实力竞争君位的,大概只剩下受莒国庇护的小白和受鲁国保护的公子纠。而这时候,命运的天平已悄悄开始向小白倾斜。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
首先,小白一定有一个好母亲。为他精心选中辅佐之人,并且一定从小鼓励他交友,小白原来的小友高傒,现在已经是大夫高傒。也因此,在外的公子中,小白比公子纠更早知道国中无君的消息,所谓先发制人。
其次,他有贤臣辅助,我们熟知的鲍叔牙,一位德才兼备忠心耿耿的君子,在小白客居莒国的时候,一直陪伴在身侧,为他出谋划策,一路上为他保驾护航,应该还负责联络朝中大臣,回来路上处理各种紧急突发事件,包括管仲射杀小白,小白佯死,以致误导管仲轻敌。从齐桓公后来的行事风格看,我更相信这次将计就计是鲍叔牙的一出好计策。
然后,他的少年好友高傒,此时已是朝中重臣,既能传递消息,又能居中策应,所以小白一入城,既被拥立为国君。
此时,天时、地利、人和小白都占全了。等到管仲和公子纠还在慢悠悠赶路时,大局早定。如果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小白大概也可以安稳度过一生,贤臣良将,做个偏居东海的小国君,或者比他父亲会强上一点。
可是老天爷对于齐桓公和齐国,显然有更多的安排。
因为,那个将要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人出现了,那就是管仲。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你看,管仲和召忽同是辅佐这次夺位失败的公子纠的人,都被要求处死。而他俩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召忽自杀,管仲则要求囚禁。管仲,是一个很入世的人,虽然主君死了,但是他的梦想显然还在,他可不想为公子纠殉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只能说小白的运气确实太好,他的贤臣鲍叔牙(也是管仲挚友),这时候站出来力荐管仲。说“君之尊,臣无以增君,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管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
你可以想想庞涓和孙膑的故事,就知道鲍叔牙是多么的高风亮节,为国举才。
这里也需要表扬一下小白,他竟然就听从了。因为很多年后的战国时代,公叔痤向魏王举荐商鞅的时候,魏王就觉得丞相老糊涂了,而把商鞅这个治国巨子拱手让给了宿敌秦国,致使了后来秦国的强大和魏国的衰落。
此后的故事我们差不多都知道了
君臣遇合,开启一个霸权时代
。。。。。。。。。
对内,“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悦”
齐桓公二年,开始对外征伐。
齐桓公七年,齐国开始称霸
二十三年,诸侯皆从齐
三十年春,责楚
三十五年,会盟诸侯于葵丘,这时候齐桓公已有骄色。管仲要求必须对周王室以礼相待。
齐桓公想去泰山祭天,被管仲强力阻止
四十一年,管仲卒
。。。。。。。。
管仲死前,齐桓公求教于他,问身后谁可为相,列举了三人,易牙,开方和竖刀,管仲评价:
“易牙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
“开方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
“竖刀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
然管仲死后,无人辖制齐桓公,终亲近,重用这三人,致三子专权。
我一直怀疑历史上齐桓公只在需要时负责出来站站台亮亮相,而大部分时间都在后宫中数钱,或与美人们厮混,虽然有很多儿子,但应该也从未教养过。
齐桓公重女色,有夫人三位,无子。仅如夫人就有六人,皆有子。
桓公和管仲曾将郑姬生的儿子公子昭立为太子,托付给宋襄公。后长卫姬通过竖刀进献厚礼给齐桓公获得宠爱,桓公又同意立长卫姬的儿子无诡为太子。这时管仲已死,5位公子都要求继承君位。
四十三年的冬季十月,距离管仲去世之后2年,齐桓公去世,易牙和竖刀作乱,杀死了很多大夫,立无诡为国君,太子昭逃亡宋国。
齐孝公元年三月,宋国率诸侯兵送太子昭归国,齐人恐,杀国君无诡,与四公子战。
五月,宋君打败齐国四公子兵后,立公子昭为国君,是为齐孝公。
因为大家都在忙着夺位,避祸,打仗,所以死了2个多月的齐桓公无人问津,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而直到次年的8月,也就是齐孝公元年8月,才被孝公安葬。
这就是齐桓公的结局。可以想象,经过这种巨大震荡的齐国将会在经济和军事上遭受重创,人才凋敝,再不可能称霸诸侯。
回到我们所谈的命、运、才
管仲在时,齐国风光无限,管仲一去,齐国分崩离析。
齐桓公有命,上天也给了他运,让他遇到鲍叔牙,管仲,高傒等。。开创了春秋伟业,但随着这些贤臣良将的凋零,运也随之离他而去。他有才吗?从管仲死后他的一系列作为以及身后事来看,显然他的才能配不上他的君位,他才会落到如此可悲可叹的境地。可见,对于生来好命之人,好好学习如何识别和驾驭人才,就是他的天命和护身符。
再说管仲
他非公室之家,原本命并不在他。
但他有才,是大才,是出世的大才,且心智坚硬(从召忽死而他自请囚禁,就看得出来,即便临绝境,也不会做无畏牺牲。鲍叔牙引荐时,他也不会虚辞,这种人才是罕见的)
因此“运”追随他,命也由此而变。叔牙甘愿为星星,因为他是唯一的明月,齐国也因此成为他展现梦想,驰骋天下的舞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我更愿意相信这是管夷吾的功业,齐桓公,只是在那个时间点出现,恰好承载了这个辉煌历史的人。
可见,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不管是否有命运的垂青,首先要成为那个有才的人,这样,运才会随你而动,命才会由运而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