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妙人好香,董若雨曾经有机会成为17世纪中叶南方最大的香料制造商,因为那个时候,香料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庙堂之上,青楼椒房,到处都是香烟袅袅,在街上随便逮个人看看,身上也总是挂了鼓囊囊的香袋。作者怎么形容呢?对于一个有正常嗅觉的人来说,不用睁开眼睛就可以辨认出远处走来的一个熟人。
董若雨拜时代馈赠,拥有一个最灵敏的鼻子,制香之法便不同于一般的香料制造商,需要用大量名贵的沉香、麝香来作引子,他就地取材。用自然界最寻常的植物的茎、叶就可以制造出各种各样的香。但他固执的认为,铜臭和香气是这世界的两极,待价而沽就失去了制香的本义……
这个玩赏家的香,在市场上从来都是难觅踪影。
在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中,董若雨发现,把杉树叶与松叶基在一起焚烧,有一种仿佛置身天庭的清香气息。把百合花与梅花的花瓣同焚,也殊有清致。
——蒸菊,就像踏着落叶走入一古寺。
——蒸腊梅,就像读商周时代的鼎文,拗里拗口。
——蒸荔枝壳,使人神暖;蒸橄榄,如聆古琴。
——蒸橘叶,如登秋山望远,层林尽染。
——蒸水仙,如读宋诗,冷绝矣。蒸玫瑰,如古楼阁x蒲铺诸锦,极文章巨丽。
如此这般,不一而足。
他这样讲香的品德体用:“香以静穆为德,以简远为品,以飘扬为用,以沉着为体。”在他看来,当一棵香点燃着走向它的尽头,其飘扬之势应像书法一样灵动:回环而不欲其滞,缓适而不欲其漫,清癯而不欲其枯,飞动而不欲其躁。
没有什么是一柱香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