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罗马
罗马 15

罗马 15

作者: 欣然516 | 来源:发表于2023-08-10 07:27 被阅读0次


    声明

    我这个《罗马》系列才刚刚开始。这是我结合不同的历史书和英文原版纪录片,以我自己的语言和风格写出来的,因为深爱古罗马历史,我看过许多这方面的书和纪录片,想借此把古罗马历史简洁地捋一遍。每篇文章,我都用"易撰"检测过,原创值都在70%以上,见文末附图。详情我在《罗马1前言》这篇文章里有详细说明,在此再次重申,以免有人以为我这是抄袭、搬运。谢谢。

    常胜将军汉尼拔

    “智者见人所未见,能者达人所不达”。汉尼拔屡战屡胜的原因至少有以下两点。

    马背上的汉尼拔雕塑

    第一,他是杰出的战略思想家和军事指挥家。

    汉尼拔非常崇拜亚历山大大帝。在亚历山大时代时,战斗中的惯例是步兵对步兵,骑兵对骑兵。但对于亚历山大来说,所有的兵都是棋子,他会根据具体情况去灵活调遣他们,而不是遵守什么惯例。汉尼拔继承发扬了亚历山大大帝的这一点,他机动灵活有谋略,时常能出奇制胜。

    汉尼拔非常重视对战场周边的地形地势的充分了解和利用,甚至是对战时气象的充分了解和利用。(这让我想起了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比如,在公元前217年的特拉西梅诺战役中,他把湖畔那段狭长的地带和浓重的晨雾利用到了极致。关于这场战役,请参见《罗马13》。

    第二,他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

    罗马军队的主力是重装步兵,他们重视步兵而轻视骑兵。罗马骑兵在数量和战斗力方面都远远逊色于汉尼拔骑兵。比如,在上文中说到的坎尼会战中,罗马方面步兵和骑兵的比例是11∶1,而汉尼拔方步兵和骑兵的比例是4∶1。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古罗马时,还没有马镫,骑兵要靠两腿夹紧马肚子,这样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这种特殊的技能,只有从小训练才可以。所以,骑兵来源,要么是来自马匹的产地,要么是来自家境富裕的人家。因此,骑兵数量有限,一旦有重大伤亡,补充起来也很慢,无法像步兵那样可以迅速整编。

    在马背上射箭、投枪、厮杀,需要有力的支撑点,没有马镫就很困难,所以,古罗马时,骑兵一般只用于传递命令、侦查激情、追击溃逃的敌军等等,投入直接战斗的并不多。

    而汉尼拔的骑兵是来自北非努比亚的雇佣兵,他们是游牧民族,马术高超,是天生的骑兵。

    顺便穿插一下。在欧洲,马镫的普及是在公元11世纪之后,所以,直到中世纪,骑士阶层才得以进入黄金时代,为此,马镫居功不小。

    和谈?

    在坎尼会战中,罗马完败,汉尼拔得到了大量的战俘。像以往一样,他把来自于罗马同盟国的战俘无偿释放了,他这样做是为了孤立罗马,为了使同盟各国脱离罗马同盟。

    而对于罗马公民兵俘虏,这次,他的做法却改变了。以往,汉尼拔是直接把罗马公民兵俘虏杀了了事。一来为了避免成为行军途中的累赘,二来为了避免耗费军粮,三来为了避免他们以后再上战场。

    这次,他对8000多名罗马公民兵俘虏的政策是:只要你们元老院愿意支付平价赎金,你们就自由了。

    其实呢,他是在借此试探罗马有无和谈的意愿。

    自开战以来,虽然在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上,罗马曾经占过上风,但是4次大会战,罗马军都是惨败。他想,也许,罗马也有和谈之意,如果罗马答应放弃西西里和萨丁岛以及加普利亚之南的意大利南部,他也就心满意足了。因为那样不仅能使自己的祖国迦太基把在第1次布匿战争中失去的一切重新拿回,而且,还能得到了富饶的意大利中南部。

    于是,他派了一名亲信带着10名俘虏代表去了罗马。

    元老院拒付赎金。不是因为他们不需要这些士兵,也不是付不起他们的赎金,而是以此表明战斗到底的决心。

    和谈无望,继续战斗。(后来,汉尼拔把这8000名俘虏卖给了希腊人做奴隶)

    为了筹措战争经费,像第1次布匿战争时期一样,罗马又发行了战时国债。很多同盟国也向罗马提供了援助,有的提供的是资金,有的是送来了军粮,有的送来了军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罗马 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no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