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下半场

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下半场

作者: 简千禾 | 来源:发表于2018-01-05 13:09 被阅读622次

说是下半场,并不是那么准确。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还在扩散,很多辅导员在开通自己的公众号,总是有新人加入进来,虽然入场晚,但毕竟也在入场。但是对于整个这个行业,上半场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下半场已经开始,典型的标志就是窗口期已经度过,现在并不是入场的好时机,之前加入的也开始乏力,洗牌,转型。具体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停更、半停更

如题。虽然没有统计数目,但每个星期每个月都有停更的,可以视为自然的兴起,自然的消亡。

二、品牌化

为数不多的胜利者,更准确的说是跑到前面的人,其微信公众号成了品牌。粉丝在一万以上,拥有自己的团队,拥有官方的推荐,拥有个人的名声,拥有公众号线上的影响力同时拥有职位即线下的影响力。极少数公众号完成了跨级式升级,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甚至拥有了自己的写作班子和品牌包装。

三、转型

写着写着,无话可写。所有的话题写一遍了,粉丝导入的也都差不多了,题材干涸,作者干涸,一部分人开始选择转型。比如辅导员个人的公众号,转化为校园服务公众号,校园资讯公众号,学校团体公众号,学生组织公众号等等,更注重本校园的互动。

四、出走

很多作者在把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基础的同时,也开始更新简书、头条号、大鱼号、百度百家等等,甚至还有音频以及短视频。内容上,也开始向这些大平台上倾斜。

五、自娱自乐

审美疲劳,发文章发疲劳后,运营者的身份可能也可能由一个学生工作者变成其他职位,一些公众号淡化了学生工作的性质,成为展示自我的平台。不定期更新一些,发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儿,更多是自娱自乐。

六、运营其他公众号

自己的号码只当成自留地,偶尔发一篇。但是受命于人前,运营政府的公众号、单位的公众号、学校的公众号,部门的公众号,组织的公众号。当然,肯定也有运营公司公众号的,一身技能转化成光明正大的财富原本没什么不正当性,不过中国式大学的语境下还是要低调。

七、完全转型

从辅导员或者学生工作者的公众号,完全转变成比较社会化的公众号,抛开教师的身份。但因为做过学生工作的人思政意识深刻,彻底转型后的公众号肯定也是积极正能量的,只不过面对的阅读对象不再是学生,在社会中去努力10万+。

八、专业化

以前的公众号什么都写,新转型的公众号更趋向于只写某一个方面的内容。包罗万象的公众号可阅读性其实非常低,在某一个方面有特长反而有更多粉丝。一些运营者开始认真考虑成为某一个方面的专家,并在公众号中实现这种气质上的转变。

九、爆款化

公众号就是网文,但是有的公众号并不网文。来自于今日头条、新浪微博以及各种阅读客户端的那些文章才叫网文,辅导员技能大赛水平的网文写作内容会越来越少,更加广泛意义上的网文会逐渐增多。而且,一个公众号出一两个的爆款文章是可能的,正式向纯互联网物种进化。再明确一些:“送给学生”“给学生的建议”“为什么应该”“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办”这类的文章会越来越少……这种文章新手可以写写,老鸟只会一笑而过。

十、不再刷屏

微信公众号的写手们很苦恼的一点是,自己写的文章不公示出来不好看,但每天朋友圈就是每天刷屏。审美疲劳是一定会发生的,除此之外还可能招致反感。进入下半场后,朋友圈自然会继续发,不过不和当年一样刷屏了。简而言之,更注重朋友圈的质量以及传播效果,不仅是为虚名而战。

粉丝数下降,粉丝粘性下降,作者无文可写,公众号里的文章高度趋同化,说教意味太浓,个人形象制造得太高,朋友圈里不那么受欢迎,种种问题都会发生。结论是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窗口期已经关闭,进入下半场后,开始进行最后的洗牌。虽然微信公众号还不会像博客一样彻底成为历史,但微信这种形式已经不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名词,其他互联网产品已经开始崭露端倪,写作的这批人也开始学着转型。微信的战争其实就是互联网新媒体的战争,总有新工具诞生,总有新人加入,总有从简单写到复杂的过程,总有突然间的劳累和梦醒,总有突然了解自己要什么的意志坚定,与之伴随的是自己的人生,年岁也不小,开始知道要什么了,坚定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各位,共勉。

PS: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新知在线”

这个公众号属于其中的第七条和第九条,完全互联网化,学习打造爆款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下半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oj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