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知道读书有好处,可总是说不出来具体的好处在哪里,反正总觉得读了这么多书,依然过不好人生,生活还是一地鸡毛,没有丝毫变化。
在翻看《海绵读书法》这本书时,觉得作者说的很有道理,她是一名读书博主,写了这本知识密集的关于阅读方法的书籍,在阅读过程中,被她种草好几本书,其中这本由史蒂芬·科特勒写的《跨越不可能》,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待那本书读过一遍以后,便优选选择这本书来读。
AI辅助作图这本书请到樊登读书会的首席荐书官樊登和《拆掉思维里的墙》的作者古典作序,备受推祟。
这样更加坚定了我要读这本书的初衷,结果读到第一章劝退,里面充斥着关于脑部的科学研究,我不感兴趣,于是直接从目录中查找自己想了解的内容。找到关于阅读的投资回报率这一章,瞬间吸引到我。
原来他科学的解释了为什么说读书是最有投资回报率的事。有人说读完一本书太费时间和精力了,确实如此,但是作者认为你投入阅读的时间能够换来的回报是交换作者们的想法。
他举了一个自己身边的例子,写一篇有深度的博客文章,需要花一天半的时间来研究某一话题,再花一天半的时间写作成文,而他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阅读书和文章,同时也会与专家交流,如果是擅长的领域,只需同一两位专家交流,如果是不熟悉的领域,则要和至少三到四位专家交流,如果到了写作阶段,还需要阅读更多材料,再次与专家交流几次,最后才费心费力遣词造句。
他的一系列努力成果,先消化100页左右的材料,然后花5个小时左右对这些材料讨论,再花一天半时间提炼出自己的新想法,最后把整个结果重组成可以阅读的文章。而作为读者的我们,只需要花费3分钟就可以换来作者这一系列劳动成果,这样算帐,获取新知从阅读开始,确实是件很特别划算的事。
这还仅仅是写一篇博客文章,如果是一本书,花5个小时就可读完,就获得了作者5千多天的努力。“书是这个世界上最浓缩的知识形式。"它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密度,是观看纪录片和访谈无法达到的效果。
每看完一本书,就相当于多过一种人生。以前就只是片面的知道读书有好处,但从没有从这个角度来细算一笔帐。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任何投入都需要计算成本和收获。
以前也确实在读书,但由于方法不对,或者方向有问题,每次读书只看一遍就试图记住书里的所有内容,读完就忘,变成常态,还不忘因为记不住书中的内容而痛苦,方向都弄错了,读书并不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而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书为我所用。并非到从头到尾一字不差的读完,遇到不感兴趣的可以略过,只读自己想读的内容。当然这种读法只适合读工具类书籍,如果是小说,还是建议从头到尾都读一遍,读书目的不同,阅读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