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辽宁省
那年七班  今时七班

那年七班  今时七班

作者: 孙俊程 | 来源:发表于2016-12-05 05:15 被阅读0次
    那年七班  今时七班 那年七班  今时七班

          30年前,一群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从各自村庄的小学校走出,聚拢到新兴中学。缘分使然,其中的四十多人成为那一届第七班的同学。30年后,人到中年的七班同学相互找寻,现今已有30多人相继“归队”。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岁月虽夺走了青春少年的俊美容颜,却积淀下少年伙伴的真挚情谊。

          30年前的新兴中学十分简陋。教室是红砖瓦房,操场是黄沙细土。遇有风天,黄沙细土从窗缝钻进教室。教室外黄土飞扬,教室内黄尘弥漫。现在想起,当年的那群小丫头和小小子们也算有强烈的忍耐力了。学校条件尽管有限,同学们还是坚持心中梦想,仍孜孜以求,仍刻苦发奋……那个历史时期,绝大多数乡村少年要想改变命运没有捷径可走,唯靠读书;那个历史时期,受教学条件、家庭条件和社会条件所限,绝大多数乡村少年是考不上大学的,但这些少年仍努力着向高中冲刺、向大学冲刺……侯育杰、范冬秋、吴楠(当年叫吴景芝,后来觉得名字不够高大上,改了名)三名美少女最终分别考上了大学,成为七班的骄傲。

          当年的七班同学,无论男生女生,一团和气。现在想来也甚觉奇怪——一群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是荷尔蒙激发的年龄,怎么就没有打架斗殴的呢?怎么就没有撕扯挠脸的呢?或许就是因为当年的一团和气,成就了30年后相见时的无比亲切。

           30年间——准确地说,从那届学生毕业算起,应是27年间,七班同学各奔前程。有的上大学,有的读中专,有的回家务农,有的经商做工,都各自在自己的天地打拼;27年间,七班同学没有作奸犯科,没有危害社会。说到底,没有辱没七班;27年间,七班同学个别联系,少有大范围相聚。那些年,虽有往来空白,但是,埋藏在心底的那份同学情谊始终没有抹去。

          近两年,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使七班同学有了建立联系的方便条件。七班重整旗鼓,如今已经聚拢了30多人加入“那年七班”微信群。两年来,七班同学找寻失联伙伴恰似穷苦农奴盼红军到来一样;失联同学忽然归队犹如走散的游击队员找到组织一样。兴奋、激动。“归队”的同学们时而小聚对酌,时而大聚畅饮。或爬山野游,或田园品蟹。人到中年,对少年伙伴的念念不忘溢于言表。同学们找寻的是对往昔的怀念,是对旧时同学的牵挂,更是对未来携手相伴的期许……毕竟,人生只剩归途,有感情基础的少年伙伴才是老年退休后的无隙玩伴……

          七班,从初中一年到初中二年。先有孙海燕老师任班主任三月余,后因工作调动,孙海燕老师将班主任接力棒递到于秀华老师手中。 初中三年时,全年组各班重新分班。七班班型虽不在,然“七班”却像一个符号,深刻在全班同学心中。

          当年的老师,站讲台,伴孤灯,批改作业问冷暖。教学生学知识、学做人。如家长般呵护学生。有进步时的及时鼓励,有犯错时的循循善诱。甚至有屡教不改时的怒斥和耳光。或许,老师那时的严厉对少年心理造成了所谓的伤害。但,那时的老师对学生的惩罚都是源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而非当下个别老师惩罚学生时的别有用心。经过人生历练,七班同学都懂了,当年老师偶尔无心的“伤害”,全都为了爱。老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15年的冬天,一次偶然机会,几名七班同学与已经退休多年的于秀华老师小聚。于老师放言:将为同学们养大鹅以供吃。时过一年,2016年的冬天,于老师果然将饲养了一年的四只大鹅喂得肥胖。一个周日,30多名同学相邀前往老师的庄园吃鹅。于老师晚年生活幸福无比。乡间庄园胜似别墅,家有鱼塘果园稻田蟹池。在老师家的阳光玻璃房里。师生欢聚一堂,畅饮美酒,畅谈过去,畅评现在,畅想未来。

          七班,同学情谊、师生情谊,萌发于30年前,沉淀于30年间,升华于30年后。感谢生命中与七班有如此美丽的相遇。让我们珍惜情谊,各自保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年七班  今时七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rk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