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无我”、“自我”

关于“无我”、“自我”

作者: 麻丽红 | 来源:发表于2018-08-29 16:24 被阅读0次

关于自我、无我,有很多不解,于是打算把各方的解释收集起来,便于日后查看。

这里收集了来自熊逸老师和陈海贤老师的解读。

相对来说,陈海贤老师关于自我的解说没有那么烧脑。

(记得《人类简史》里,作者也有关于人类的自我、意识的探讨。还没有空把那里的内容收集进来。

还没得空收集保存的还有,在《佛教的见地与修道》里,宗萨仁波切的关于自我的解读。他这个内容更多,更烧脑。


一、

以下内容来自陈海贤老师在『得到』上的一门课程,《自我发展心理学》。

他认为,没有一个稳定的、独立与他人的自我;在不同的关系里,我们会表现出不同的自我;自我是可以改变和发展的。

以下内容截屏自第22节,《关系中的自我》。


二 、

以下内容来自《熊逸·佛学50讲》,既有熊逸老师的解说,也有学员们在听了他的课后留言讨论。都很烧脑和反我的常识。

1.

熊逸老师:

……佛陀追问:“你所谓的‘我自己’,真的存在吗?”

这个问题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前面讲到的“缘起性空”的理论。既然“缘起性空”,那么所谓“我”,只是一个集合名词,本质上是无数细小的单元在刹那之间的聚散离合。

……是的,从“缘起性空”,我们可以顺利推导出佛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无我。

“无我”是一个很反常识、反直觉的概念,所以在佛陀圆寂之后的佛教世界里激起过无数的争论,不同的理解路径派生出不同的宗派,说起来真是一言难尽。如果你一时理解不了,完全没关系,只要先存着这个印象就好,我会在后面的内容里把“无我”的方方面面都讲清楚的。

……如果严格按照“无”和“无我”的涵义,我们的生活是高度碎片化的,无数元素根据各自所受的业力推动,在我们身上忽聚忽散,瞬息万变,从肉身到意识都是如此。

每一天里,都会有很多元素分离出去,或者变成虫子的口粮,或者变成风中的尘埃,同时也会有其他虫子的口粮和其他风中的尘埃加入进来,成为我们身上的某些细胞。

在我们死亡的时候,元素解体,每个元素依着各自的业力推动,继续运动和变化,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2.

以下是学员们在听了熊逸老师的关于“无我”的课后,留言讨论。

这些留言于我很烧脑,看了好久才懂一点点他们在说什么,呵呵。

这也只是代表他们自己对于“无我”的理解。



                          【END】

相关文章

  • 关于“无我”、“自我”

    关于自我、无我,有很多不解,于是打算把各方的解释收集起来,便于日后查看。 这里收集了来自熊逸老师和陈海贤老师的解读...

  • 自我无我?

    想到“自我”这个词,会下意识联想到某个个体能够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独立思想,有着自己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

  • 晨读有感

    超越自我,是无数灵修所追求的核心。超越自我即泯灭自我没有自我即无我,无我之贪嗔痴慢疑所缚,无我之悲喜忧欢所累,无对...

  •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 2018-07-09

    创造自我,追求无我。

  • 2018-05-03

    创建自我,追求无我

  • 2017-10-26

    建设自我,追求无我

  • 读书会随记2021/7/22-自我肯定

    从自我肯定,自我提升,到自我消融,是从“自我”到“无我”的三个修行阶段,事实上,在未肯定自我之前,是无法达到无我的...

  • 2021-11-05有感而发

    珍惜当下。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 2018-06-22

    深入自我然后彻底去掉自我。 无我是最大的自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无我”、“自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rk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