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明白像王阳明这样的圣人,为什么要去盯着竹子看来格竹子?格物从朱熹的理学到王阳明的心学产生之前都是这样被理解的吗?
今天重读《大学》,读到说“格物”的一段,我觉得《大学》里的诠释还是很好理解的啊: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 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按照《大学》里的解释,格物的意思在我看来应该是了解事物运行规律,探索世间真理的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