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刘备没有三顾茅庐,是诸葛亮自荐的

刘备没有三顾茅庐,是诸葛亮自荐的

作者: 北漂叔叔 | 来源:发表于2015-12-22 17:18 被阅读107次

“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在中国流传千年,至今已是耳熟能详。罗贯中在他的小说《三国演义》中对这段故事进行过大笔墨的渲染,刘备礼贤下士、广纳贤才的仁君风范和诸葛亮雄才大略、韬光养晦的卧龙形象因此也更加深入人心,为世人所称颂。然而,有人认为历史上与其说刘备“三顾茅庐”,还不如说是诸葛亮“毛遂自荐”。

依《魏略》来看,刘备屯兵于樊城时,曹操方已统一黄河以北,下一步计划是攻击荆州。诸葛亮带着自己的预测北行见刘备。刘备与诸葛亮初次相见时,看诸葛亮年纪轻轻,并没有重视他,而是以诸生对待之。后来,诸葛亮通过谈论对当时政局的对策,才逐步改变了刘备对自己的冷淡态度。最后,刘备才“以上客礼之”。西晋司马彪《九州春秋》也作过相同的记载。

换个角度思考,当年刘备三顾于茅庐之中,应算是轰动之举,各家史书理应争相记载和“爆料”。事实上,纵览整个三国史料以及相关历史人物,除陈寿一家外,竟没有一人提到刘备三顾于诸葛亮茅庐之事,这在现在看来是无法想象的。还需要指出的是,陈寿的《三国志》,准确来说就是诸葛亮的《出师表》。

再说,当时的诸葛亮只不过是个二十七岁的青年,正为满腹才略无用武之地忧愁。与其说刘备需要诸葛亮,还不如说诸葛亮更需要刘备。相反,刘备则是个有声望的政治家,“天下谁人不识君”,刘备不可能去三次拜访诸葛亮。而诸葛亮向刘备自我推荐倒很有可能,这符合他积极进取的性格:寒窗苦读,剖析天下之大势,待时机成熟,主动求见刘备。

《三国演义》之所以对“三顾茅庐”予以浓墨重彩,无非是为了增加小说的精彩度,更多的占领市场份额罢了。

相关文章

  • 刘备没有三顾茅庐,是诸葛亮自荐的

    “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在中国流传千年,至今已是耳熟能详。罗贯中在他的小说《三国演义》中对这段故事进行过大笔墨的渲染,...

  • 固执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神一般的存在,刘备的三顾茅庐传为千古佳话,是诸葛亮成就了刘备,还是刘备成就了诸葛亮已无从考证。不过...

  • 职场__感情投资

    刘备与诸葛亮,可以说是君恩忠的典型例子。诸葛亮感激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后尽力辅佐刘备深得刘备的信任,刘备临...

  • 不只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还有离开刘备,来到曹操那里的他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谁?诸葛亮出山,是刘备三顾茅庐真情请出来的。刘备访诸葛亮,是徐庶在离开刘备,去曹操那里时推荐...

  • 谦恭地对待人才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是名扬古今的美谈。其实早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曹操已经有了三请荀彧之举。 荀彧(163—212...

  • 重读《三国演义》

    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茅庐感动,答应出山。新野县是弹丸之地,腹背受敌。诸葛亮算准病重的刘表会把荆州托付给刘备,叫刘备应...

  • 刘备对诸葛亮看似不信任,但手段非常高明!

    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一直传为历史美谈。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出使东吴,孙权欲将他留下,诸葛亮认为孙...

  • 隆中对:市场、资源和战略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一直流传甚广,大多赞叹刘备礼贤下士,其实三顾茅庐更为惊艳的是诸葛亮不出草屋对天下形势了若指掌;刘...

  • 三国演义中人物的看法

    诸葛亮的爱情,诸葛亮喜欢刘备,刘备三顾茅庐,博得诸葛亮欢心,话说也有情有义,那诸葛亮的后半生就是个工作狂...

  • 校招……现实中的“三顾茅庐”

    演义中的三顾茅庐,体现了刘备的诚意。而现实中的三顾茅庐,同样也体现了“刘备”的诚意。不同的是,在演义中,诸葛亮出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备没有三顾茅庐,是诸葛亮自荐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tv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