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社会的稳定性,许倬云给岀了答案。
(网上截图)
如今我们所谓的知识分子、专家教授、也算是社会上的“政商精英”。他们熟读古今,满腹经纶。
如读“道德经”、“鬼谷子”、“寒窑赋”、“周易八卦”等。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在政商的高级别竞争中,用来搏杀的认知与智慧,能够穿透繁杂的表象、幻象,抓住社会本质的东西。还有更顶端的人,能够把社会政治经济的认知自成体系,用自己强大的体系来维持自己的社会地位。
管他东西南北中。两面人也好,白手套也罢。将军也好,奴才也罢,利益为重。这些所谓的“政商精英”,属于10%左右的占比,处于不同的阶层。医疗、教育、养老,对于他们来说,不是问题。你大爷的!然而,他们却掌握着发言权,左右着我们的幸福指数。这使我想起了史学家许倬云所讲的,“满清时期的政商精英”。
许倬云讲——满清能够维持专制的局面,基本上就是依靠爵禄收买了文化的精英(政商精英),他们已经习惯于“忠君”,不再为大是大非提出抗议。在太平军以后,平乱的湘军、淮军,俨然是全国唯一可以作战的部队。当时的有识之士,无人不知道世界正在面临大变,然而,湘军的领袖在这个关键时刻,竟然没有以武力来要挟政府进行改革。
号为“一代名臣”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竟无法放下自己的君臣伦理观念(说白一点,另一形态的主奴关系)。
八国联军之役,帝后出亡,国将不国,封疆大吏也无人敢接出光绪进行改革。清朝晚年,革命风气大盛,真正参加革命的人物,很少是“文化精英”中人,孙中山即是出身中国社会边缘的人物,他初期发动革命的力量,也始终不能离开会党那些边缘性的组织。由此可见,威胁、利诱两个手段相比,自古以来,利诱的功效往往比威胁更大。
史学家许倬云,也算是讲透了,其实就是我国皇权社会稳定性的原因。我们以史为镜,对当下养老的双轨制、医疗的红卡制、什么休所,特供等我们也应该能理解了。如用上层建筑、八旗子弟,什么二代等,都属于这10%的话,根本就不需要用,威胁、利诱。“道德经”、“鬼谷子”、“寒窑赋”、“周易八卦”等,已把奴性的DNA复制好了,内卷的厉害,要改也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