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我多年未见的一个朋友晶见面,还记得大概是五年前,她在我的线下销售团队,那年刚过完年,大多数人还没回到工作岗位。我们当时和大悦城谈了一个中庭的推广活动,我当时特别发愁人手的问题,晶当时刚生完老二,当她知道我需要人手的时候,挺身而出,她说她需要这份收入。我一面感激她帮我解燃眉只需;另一面很心疼她。但关于生活问题,我们并没有聊太多。
后来我们各奔东西,前段时间在她的文章中无意中得知她离婚了。我当时就在想,能让自己的妻子在月子里就出来工作的人,这样的人离开也好。今天见面,我才知道那时候她为了让自己独立,为了拿到两个孩子的抚养权,吃了很多苦,也正是这样的过程,让她渐渐独立起来。
有很多人知道,我前段时间在线下分享一个《亲密之旅》的课程,这是一个有助于亲密关系的课程。原因是我发现身边很多朋友由于亲密关系出了问题,造成自己的情感及生活跌入谷底。我希望通过一些工具来帮助到更多的朋友。
但,其实根源还不在于沟通工具运用不得当,根源在于在婚姻中,我们没有平衡好“依恋”和“独立”。
网上有很多文章在说两件事情:自己不大会赚钱,主要靠老公养家的女人活得都特别惨,每天在老公出轨家暴的阴影下苦苦挣扎;经济独立会赚钱的女人过得爽爆了。最后还总结归纳中心思想——女人就是要独立,依靠男人的女人不仅没出息,还活该被男人蹂躏玩弄始乱终弃。
倡导女性独立的道理是没错的——无论男女,首先都要做一个独立的个体,经济、思想和人格都不应该依附于人。
但,这些文章说的女性独立,说来说去也就那么几件事情:
女人一定要有钱,最好年薪百万有房有车,三十岁实现财务自由;
女人一定要会赚钱,工作要勤奋努力,和男人比着熬夜加班不回家,在职场上把自己当男人用;
女人一定不能花男人钱,当家庭主妇可耻,做家务带孩子丢人,最好谈恋爱都AA制,毕竟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我养你”是最毒的情话……
如果你非要这么做,我也尊重,但我不得不告诉你一个事实真相是,这些观点看上去很“女权”,很“男女平等”,其实压根没有设身处地为女生们考虑。
甚至,它们所传达出的这种“一刀切”的“公平”,根本就是另一种戕害女性。
有个很现实的问题——毕竟绝大部分女生还是要结婚生子的,一休产假就是好几个月,而且刚刚生育的那一两年,女人在育儿上的付出必然比男人多出数倍,要消耗的精力也远超于她们的丈夫。
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妈妈们都认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他们希望在孩子6岁之前,能给到孩子更多的陪伴时间。
《我的前半生》里面,唐晶算是百分百的“独立女性典范”了吧?
唐晶的“独立”,不在于她断然拒绝了所有伸出的橄榄枝,而在于她接受了这一切帮助之后没有寄生在别人身上,而是让自己变得优秀和强大,最终去回馈她的朋友和恋人。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微商,选择做网红,更多的不仅是这个行业大火,是个好前景的职业。而是因为这些职业刚好符合一个女性对于事业和家庭的平衡。她们既可以不用朝九晚五的去上班,可以照顾还在哺乳期的孩子,能够正常接孩子放学,而不至于只能把孩子放在小饭桌。还可以照顾家里的生活,又能让自己有一份小事业;不至于脱离社会,能给孩子更多成长的陪伴。
我想,独立的人格不仅是经济独立,还需要有独立的兴趣爱好和能让它转化、落地的能力。
我记得有一期《圆桌派》,有一段我印象特别深刻。
马家辉和妻子结婚后,妻子决定做全职主妇。起初,他是不同意的,觉得一旦妻子做全职主妇后,夫妻的步伐上一定跟不上他。结果,他被打脸了,妻子虽然在家,但她的精神世界不贫瘠,反而会推荐好书好电影好片给他,工作上也能帮他提出建设性意见。最后,他总结道:我在经济上养活太太,太太用精神滋养着我。
正如梁文道所说:女人一定要有自己过日子的能力,要有别人没法拿走的东西。这很重要。
回到所谓的独立,不是“不来往”,而是“不亏欠””。“独立”,比“独”更重要的应该是“立”,是最终你要自己站稳脚跟,不攀援不依附,亭亭玉立向上生长。
但在此之前,你可以接受别人提供的养分,接受别人的照顾,接受别人的爱,当你强大的那一天,滴水之恩,你大可以涌泉相报。
真正的独立,是一个人时风雨无阻,两个人时并肩作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