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应知道的一切》是爱尔兰作家多纳尔·瑞安的长篇小说。
在过去的十年里,爱尔兰进入一个文学上的黄金阶段,多纳尔·瑞安也是这一批文坛新星里的一员。
相比鸿篇巨制,动则表现时代的动荡,多纳尔则更喜欢将视角放在时代下的一些小人物身上,通过这些普通人的人生际遇,来体现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以及人生的多样性。
在这本书里,作者选取的是一个女性——梅洛迪的视角,而以婴儿在梅洛迪肚子里的孕周为时间主线,并作为章节小标题。
开篇很有意思:“马丁·托比是游民后代,他的父亲名声很响。他也是我腹中胎儿的父亲。他十七岁,我三十三岁。我当过他的老师。要是我足够勇敢,此刻肯定已经离开了人世。”
这一段,作者写的云淡风轻,但是包含的信息量相当惊人:游民?他跟我什么关系?年龄差距这么大?师生恋?这个孩子是个耻辱吧?会留住这个孩子吗?
这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体内升起了一股压抑不住的八卦之心。
事实是惨痛的,读下去之后觉得好压抑,为书里的情节,也为折射出的现世中的现实。
总有一些不可抗的因素成为压垮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相信梅洛迪和帕特是相爱的。
中学时代,梅洛迪看见那个那还坐在机车上,背着光,指指自己的心,又指了指梅洛迪。那一刻,梅洛迪沦陷了。
她曾为了获得帕特的爱情,出卖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布丽迪,她将布丽迪让她发誓不会说出去的秘密告诉了那些酷女孩儿们,布丽迪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所以,从一开始,梅洛迪和帕特的婚姻,就是沾了人命的。
跨越万难的爱情,应该弥足珍贵才对,但又是什么成了最后一击呢?
梅洛迪和帕特之间,没有孩子。
梅洛迪怀孕过三次,都流产了。她觉得,这是帕特的问题。
于是两个人之间的战争爆发,冷战,口水战,一次又一次。
愿不愿意生和能不能生,绝对是两个问题。当其他一切都没有问题的时候,这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从埋怨开始,梅洛迪开始觉得帕特这个男人变了。她是一位教师,而帕特呢?从男孩变为男人以后,那个酷酷的背影不见了,有的是挺起的肚腩,满嘴的烟味,还有门口花盆里堆满的烟头。
梅洛迪在自己和帕特身上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
曾经她的爸爸和妈妈也是这样的,妈妈走的文艺范儿,而爸爸……就是普通的工人,他们工作不同,爱好不同,思想也不同,妈妈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哦,算了吧~这一句话里,满满的失望与消极,在男人听来,无异于人生最大的耻辱。
而梅洛迪和帕特也一样,梅洛迪和帕特争吵,吵着吵着,就用了最狠毒的语言。
恶语伤人六月寒,更何况是在婚姻这种特殊又敏感的关系里。
所以,帕特出轨了;所以,梅洛迪怀了自己学生的孩子。
当另一个女孩玛丽出现的时候,一开始我觉得很新奇,之后觉得又挺讽刺的:她和她的丈夫是相爱的,但她因为自身体质的原因无法怀孕,而从丈夫身边逃离,回到家里。可她的妈妈却视她为不详之人,还让其他的兄弟姐妹远离玛丽。
玛丽想要孩子,怀不上,而梅洛迪肚子里有一个孩子,却不能让别人知道,这个孩子的父亲是谁。梅洛迪心知肚明:这个孩子是个耻辱,会让她背上罪恶肮脏的骂名。可是另外一方面,她感受着这个孩子在自己身体里慢慢成型,心脏跳动,她的心又柔软下来。
故事的最后梅洛迪生下了这个孩子,并做了一些自己觉得可以救赎自己罪过的事情。
但从故事外来说,旁观者很容易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评判他人的行为对或者不对,但人性本来就是矛盾的,复杂的。
梅洛迪对她的学生做出来的事情不可饶恕,但是她愿意去教游民认字学知识,这也是值得称赞的。
我在这本书里感受最多的还是关于婚姻和爱情。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婚姻里的关系真的需要两个人去共同维护。爱的时候可以为他去死,不爱的时候,平淡的时候,烦躁的时候,一个小小的烟头,都可以成为压垮婚姻的致命稻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