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今日说法.深渊》说的是肇东16岁女孩残害母亲致死的案例。2016年9月16日,肇东市某小区发生一16岁女孩在家中竟将母亲折磨8天致死!案发前女孩把母亲囚禁在家中8天,其中有4天没给母亲吃饭,并且用胶带和布条把母亲捆在椅子上殴打,母亲最终被折磨致死。
我在手机上仔细回看了这两期的《今日说法》,女孩的父母是非常关心这个孩子的,无论是在孩子上学时,离家出走时,还是把母亲拘禁期间,父母都是小心翼翼地对待她,即使她把母亲捆起来用电棍击打,妈妈也是柔声“你是我的孩子啊”,令人唏嘘不已。在她母亲最后的时间里,这位母亲想的恐怕也是“死在这孩子手里,终于解脱了”的想法,她肯定不想报警,即使女孩归案之后,她父亲对“报案”的顾虑最多的仍然是“孩子这么小,报案后她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从节目看,这孩子最大的心结是父母把她送到戒除网瘾的防卫学院受到了虐待。在她的父母看来,宁愿让她受点苦也不能放任她。从情理和法律上说父母都没有过错,未成年人家长有管教的责任啊,管不了的只好想办法了。
反思这个案例,如果我们是她的父母,未必比她父母做的更好。负责任的父母大都会选择她父母的做法。
在我看来,她父母最大的失误没有把握好她第一次要求上体校的要求,把孩子弄到了高中里,学业困难使这孩子越发不喜欢读书了。她实在对读书不感兴趣,喜欢练体育,她的父母着实应该满足她。可是说起容易做起来难啊。从节目上看,她父母有着不错的工作,衣着得体,家境尚好,应该是希望她走条正常升学的路。
也许当初去体校既能学喜欢的专业,也和父母分开有一段距离,关系可能会缓和一下,也许身体条件不错的她可能走上专业的道路,出个冠军也未可知;也许……
可是已经没有这么多也许了……
在教育孩子方面,没有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案例中的父母无疑是失败的。
我们再说成功的例子,著名钢琴家郎朗的父母。父亲郎国任,在媒体找到的关于郎爸爸的也是一个对孩子期望值很高,执着,顽强的爸爸。母亲忍受了多年和丈夫,儿子分离的痛苦,承担着后勤保障的重任。郎爸的作风对一般家庭和孩子来说,压力也非常大,但他达到了他的目标,甚至郎朗比他的要求做的更好。压力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又满满正动力只能说根据孩子个性,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太大了。
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节点,父母都是指路人,但指的路,孩子愿意走还是不愿意走,敷衍着走还是脚踏实地地走,效果会大相径庭。
案例中这样的结果非常极端,也有一定的突发性和偶然性。
在我们生活中,不是这么极端也让家长失望之极的例子比比皆是。我的亲戚,孩子父亲是专业萨克斯演奏演员,最早也做到了国家级乐团的首席。只有一个儿子,自小学习萨克斯,音乐学院小学中学大学一路专业学过去,直至美国著名的音乐学院留学,水平自然了得。可美国学校毕业回来无论如何不愿意再摸萨克斯,说“你们安排我的事情干完了,我要干自己喜欢的”然后跑去做电脑销售,做快递小哥。把父母郁闷地恨不得一头撞死。亲戚家两口子是从县剧团出身,为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了孩子能走专业道路,90年代初就去沿海走穴挣钱,在上海租住了20多年。父亲很早放弃了有编制的大乐团,一边接商业演出一边带学生,为了减轻丈夫的压力,母亲早早就离开自己的演员事业,在家里不仅照料自己孩子,还从老家带来了两个学生,做全日制保姆。20年后,孩子放弃了音乐,放弃了。现在,儿子已经快30岁了,没有固定收入,没有结婚,一说起儿子,他们眼泪哗哗的……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目前我们的家庭重心都在孩子。孩子健康快乐,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是每个家庭幸福的源泉。从孩子出生之日起,父母的喜怒哀乐都系在孩子身上,孩子小时候可能觉得很温暖,大了就认为不自由,再大就非常压抑。适度放手,加强沟通,把握好孩子成长的节奏,做个宽心的父母,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尊重,认同,接纳是父母对子女的最好的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