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述而篇”

《论语》“述而篇”

作者: 杨洁5576 | 来源:发表于2018-05-22 15:35 被阅读0次

                              (一三)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注释】:

    韶,舜乐名。舜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宫廷音乐,起源于5000多年前,为上古舜帝之乐,是一种集诗、乐、舞为一体的综合古典艺术。后以“闻韶”谓听帝王之乐或听美好乐曲。

    三月不知肉味:《史记》作“学之三月”,谓在学时不知肉味。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没想到对音乐的欣赏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今按:本章多曲解。一谓一旦偶闻美乐,何至三月不知肉味。二谓《大学》云:“心不在焉,食而不知其味。”岂圣人亦不能正心?三谓圣人之心应能不凝滞于物,岂有三月常滞在乐之理。乃多生曲解。

    不知此乃圣人一种艺术心情。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此亦一种艺术心情。艺术心情与道德心情交流合一,乃是圣人境界之高。读书当先就本文平直解之,再徐求其深义。不贵牵他说,逞曲解。

    【白话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三月来不知道肉味。他说:“我想不到音乐之美有到如此境界的。”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年三十五,适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是说孔子在齐学习《韶》的乐章,废寝忘食,以至于三月不知肉味,其求知精神实为我辈当效仿之。

    然则闻乐真可以能够不知肉味?有这样的音乐吗?或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艺术心情?艺术心情与道德心情交流合一,乃圣人境界,我辈岂敢妄自猜度。

    倒是想起王国维在谈学业修为时,曾用一句词来作比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很有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味道。

                              (一五)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饭:吃

    疏食:粗粮

    水:冷水。古人称热水为“汤”

    曲肱:弯着胳膊。

    【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闲暇地弯着胳膊枕在上面打瞌睡,乐趣就在其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一点意义都没有)。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一六)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注释】:

    加:作“假”,给予。

    多种解释:

    【壹】孔子说:“多给我几年时间,让我能在五十岁时钻研《易经》,就可以不致有大的过失了。”

    【贰】《周易》从来就没有简单过。《周易》不仅仅是占卜之书,更是哲理之书。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以知命之年而研究这部至命之书,想来才会有真正的收获。人有了丰富的阅历、宽阔的视野,知道自己根本的界限在哪里,才有可能领悟最深的智慧,才会找到人生社会吉凶祸福的真正根由。

    【叁】实际上,我也是瞎说《周易》,因为我还没到五十,加我数年吧。

    实际上,并没有实在的证据表明孔子是推崇《周易》的。这句话中的“易”字可能不是指《周易》,而是“亦”的通假字,为“假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给我几年时间,就算五十岁才开始学,也不算大过错了),和“朝闻道,夕死可矣”是一样的意思,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和开始学习是永远不迟的。这样的说法更符合孔子的思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述而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ah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