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稻盛和夫
在日本创立了2家世界500强企业,并帮助日航重建也达到世界500强。获得称号---“经营之圣”。
书不是很厚,也不大,基本上一天就能看完。
刚大学毕业,稻盛和夫一开始也只是一家快破产的陶瓷企业的小员工。周围的同事也都在讨论企业什么时候破产,该找下家啦,公司不行啦。稻盛和夫也一样,可是运气不太好,找不到别的工作,就在这种情况下,他反而想着干脆把心思都花在科研上,努力做实验做研究。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他坚持努力下,开发出了新材料,令企业起死回生。这也为他以后创办他的第一家公司“京瓷”,打下良好基础。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了他的世界观。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稻盛和夫认为,在活着的时候就是要不断磨练自己的心性,在死的时候能比刚出生时候的灵魂更加纯洁善良,那就足够了。那么怎么是最好磨练自己心性的方式呢?保持善良、友好、谦虚、不给别人添麻烦、诚实、守信、负责任......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生活和工作。而工作就是磨练自己心性最好的实践。
那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就是书中所说的原理原则,按原理原则进行工作,就不会出大问题,也是一种修行。其中有一点比较重要的就是利他心理,就是什么事都为别人考虑,有没有对别人有好处,还是只是满足自己的私心。利他心理是稻盛和夫在创办和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也是稻盛和夫每天要思考的问题。
创办京瓷时,他就想要创造出一家世界级的公司,并全员持股,希望给大家带来好的生活,那是员工对公司的付出对世界的服务应该有的回报。在京瓷还是小型企业的时候,稻盛和夫就经常宣传他的思想,让员工和他一起相信,京瓷能成为一家著名的世界型的大企业。
第二次创办DDI(日本第二电信)时,他就每日在询问自己,我想创办这家是想给自己带来利益,还是确确实实想给日本民众的降低他们的通讯费用。那时日本的NTT是垄断型的通讯企业,日本民众的通讯费用居高不下。在历经一年的思考后,稻盛和夫确信自己的出发点不是私心后,才开始创办DDI。后来DDI发展迅猛,与IDO(日本的另一家电信运营商)合并,成为与NTT能分庭抗礼的KDDI,也晋升到了世界500强之列。
利他之心其实到头来还是会对自己有所回报的,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能在你做出善行当时没有立即反馈回来,但是在未来的某个时间里是一定会有回报的。利他之心不是说具体对某个人好,是要放在更大的角度上去看,比如:你在企业里坚持研发新技术新模式,可能对家人在某一段时间里失去关照,但是企业发展壮大,惠及到企业具体的每个人,你也会从中受益,这是更大的利他。放在国家处理国际事务时也是一样。作者倡议无国界,让世界、甚至宇宙范围内,更大的利他之心得到发展。
作者在65岁时,皈依佛门,出家为僧,法号“大和”。
他提出人性是由5层东西,层层包裹形成的。
第一层:最里面的一层,是真我。是宇宙真理,达到真正的真善美。这是修炼达到开悟的境界,佛陀般的存在,世人是无法达到这一层的。
第二层:灵魂。也就是说在真我外面包裹的是灵魂,而灵魂上会附着苦难,也就是“业”。“业”是怎么来的呢?是由人在每一世所造的孽,干的坏事,需要在下一世经过磨练在能一点点把灵魂上的“业”给磨掉,从而更加接近真我。
第三层:本能。这一层是为了维持肉体的欲望,比如:吃是为了维持肉体能量,保证生命的正常维持。
第四层:感性。掌管五官感受和情感等精神作用。
第五层:知性。后天掌握的经验、知识等。
真我是宇宙真理,每个人的真我都是一样的,是宇宙起始就存在。作者提到从宇宙大爆炸时开始,那些漂浮在宇宙空间的基本粒子,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原子,再到分子、高分子,最后到有机物形成智慧生物,这一切一定是必然发生的结果。因为宇宙由真善美的引导,会往好的方向进行。
sorry,我没太读懂这一块的内容,宇宙发展怎么就必然了,物质形成怎么就真善美了?如果谁有合理解释麻烦告诉我一下。
其实读到这里,不由得去和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书中的世界观做对比。我认为总的逻辑上来说,两本《简史》的逻辑性更强,更有证据证明。而稻盛和夫先生更偏向佛家思想的延伸。个中滋味,还是读完更深有体会吧。
总之,在我理解,稻盛和夫先生想要传递出人性一些良好的基本的道德价值观,想在现在这种浮躁的社会环境下让人们重新审视道德的重要性。并且努力说明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努力工作,在工作中获得快乐和磨练是对自己最大的提高。
这是一本对员工洗脑,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