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穴位:
百会穴、太阳穴、头维穴、睛明穴、听宫穴、翳风穴、风池穴、哑门穴、四白穴、下关穴。
百会穴:
【别名】 三阳、五会、三阳五会、巅上、天满、岭上。
【位置】 在头顶正中线上,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当神庭与脑户连线之中点处
【经属】 督脉。足三阳经与足厥阴肝经交会于此。
【主治】 头疼、中风、半身不遂
太阳穴:
【位置】 经外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经属】 为经外穴,而部位在足少阳胆经及手少阳三焦经分布区内。
【主治】 面神经麻痹、眼睛充血、上齿疼痛、三叉神经痛、眼睛病症引起的头疼、热证兼有头痛、眩晕、小儿泄泻脱水、呕吐、失眠等。
头维穴:
【位置】 在头侧部,前发际额曲的外上方,入发际0.5寸,去督脉神庭穴4.5寸。
【经属】 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于此交会。
【主治】 头痛如裂、头痛如脱、目风、泪出、偏风、视物不清
睛明穴:
【别名】 泪孔、精明。
【位置】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经属】 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阴跷脉及阳跷脉于此交会。
【主治】 远视不明、雀目、恶风泪出、目眩、内眦赤痛、眼内眦痒、大眦攀睛、努肉侵睛、瞳子生障、白翳、小儿疳眼、迎风流泪、憎寒头痛。
听宫穴:
【别名】 多所闻。
【位置】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经属】 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交会于此。
【主治】 癫痫、失音、心腹满痛、耳聋、耳脓、耳部疼痛。
翳风穴:
【位置】 在面部,耳廓的后下方,当耳垂根后方的凹陷处。
【经属】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交会于此。
【主治】 口眼㖞斜、耳鸣、耳聋、口吃、 颔颊肿、不能言。
风池穴:
【别名】 热府穴
【位置】 在项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的凹陷处,风府穴的外侧,重按时鼻腔有酸胀感。
【经属】 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阳维脉交会于此。
【主治】 头痛、眩晕、中风、颈项强痛、目不明、目赤痛、目泪出、打鼾、鼻渊、鼻出血、耳聋、腰部佝偻、气闭、口眼?斜、脚步无力、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口僻。
哑门穴:
【别名】 舌厌穴、舌肿穴、横舌穴、舌黄穴。
【位置】 在项后入发际宛宛中或 项后,入发际五分,项中央,宛宛中。
【经属】 为督脉、阳维脉于此交会。
【主治】 舌缓不语、重舌、音哑、头重、暴死、头痛、颈项强直,声音嘶哑、脊强反折、中风尸厥、寒热、癫狂、呕吐等。
四白穴:
【位置】在下眼睑之下方,直视时当瞳孔的直下方,适对上颌骨的眶下孔凹陷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
【主治】 目赤、目痒、目翳、口眼?斜、头痛、眩晕。
下关穴:
【位置】 在面部,耳前方,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围之凹陷处。
【经属】 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交会于此。
【主治】 耳聋、耳鸣、耳部流脓、头晕、目眩、牙痛、口眼?斜、面痛、三叉神经痛、面部神经麻痹、下颌脱臼、下颌疼痛、牙关紧闭、张嘴困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