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某网站上看到这么一条评论,其大概意思是说,自己因为爱读书受到周围人的排挤,甚至恶语相向,为此很困惑,身边的人都不读书,自己和别人格格不入,感觉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圈子。
不得不承认的是,大部分国人目前的阅读量是很低的,当然也包括我在内,一年读不了几本书,大部头的书就更别提了。大家喜欢工科,忙于生计,文学、社会学被认作是没有实际作用的学科。
爱读文学类书籍的人,总会遭受常人不一样的眼光,被认作是书呆子,打上不通情理,难以沟通的标签。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读书本是一件令人神游物外的事情,是一种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无论对方在历史上有多大的功绩,只要他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记述,就开启了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而谈话人正是现在或是将来的渺渺苍生。读得多了,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生活在另一种环境里,自然就和现实社会脱节了。
古语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某种层面上讲,读书和旅行的效果是一样的,都是可以增长阅历的事情。读书越多,见识就越广,因为见得多了,对于生活的见解就越深刻,更容易体会到当下的意义与别人的心态,对待生活就越从容。
从这一角度讲,读书有促进人融入社会的功效。读乡土文学,就可以感受到乡村几十年来的变迁,因此和农民就有了交集,更容易融入农村的生活;读战争文学,更容易体会到和平的美好与不易,因此对身边的人就会更加的宽容;甚至说,读网络文学,也可以提供一个跟人聊天的好谈资,是打开话匣子的好契机。
那为什么有些人读书会被排挤呢?这里就要说一说心态的问题。读书是为了什么,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些人为了寻求信仰与人生的真谛,有些人是为了消磨时间,这其中最不可取的是,为了逃避和别人互动、交往而读书。
这就像是一堆不相熟的人坐在一起,这种时候有些人难免会拿起手机随意翻阅,以免冷场的尴尬。
玩手机是大家都会做的事情,不会有人觉得奇怪,但是读书就不一样了,因为大家都不读书,其中突然出现了一个读书的人,就会被视为异类。如果这个人再表现出一种爱读书的优越感,那自然会被人排挤。
人类是群居动物,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只要不违反法律,怎么行动是自己的事情,但是参与社会生活就要尊重社会的规则,不然就会被周围的人排斥,为自己特立独行的行为而承担相应的后果。
任何时候,逃避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读书越多,越应该,而且越容易跟别人交流才是。
但是谈读书是一件尴尬的事情,聊天的话题不应是读书本身,而是书中读到的东西。
读书不会让人脱离现实生活,读书只会让人更深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