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故事的三位主人公:
独立的大睿。
实干型睿爸,肯为工作卖命那种。
医务工作者,居家没规律当妈不靠谱的我。
疫情不多说,本次小事件就从这次的钢琴课说起。
在享受了三天自由后,我们周四把大睿从姥姥家接回来练琴,打算提前为周六早上的钢琴课做准备。结果琴没弹两下竟高烧给你看。值班的爹只能发来慰问视频,妈更是又当陪人又盯班。似乎是意料之中,这次跨年钢琴课上的是一团糟,一半的曲子没通过。发烧生病是这两天的事儿啊,那这十几天的练习期,功课都做到哪去了呢?刚关掉老师的视频通话我就一气之下打了他,原谅当时不需要理智的我。因为常常独自在家,爸爸妈妈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限制已经放的很宽了。在家期间可以自己做主,可以刷抖音看跑车,动画片也能看个够,但前提是要完成个人任务,嘴上说着做到了,现实却不会帮你作假。没过一会儿冷静下来,娃跟我拉勾,“妈妈,我认真弹琴,后天再让我去姥姥家好不好!”
按照约定,今天中午就是姥姥来接他的时间。我心软,不想看着孩子一天天的自己窝在家里,凑合着吃我食堂带回来留着余温的饭菜,就开始收拾去姥姥家要带的东西。按照约定,今天中午也要我先看钢琴作业是否过关才能决定睿的去留。我当然是想替娃蒙混过关,直接送走完事儿。而我们的睿爸,昨晚八点才下了个48,今天一早又去接了72小时的班,脑子却清楚的很,一个视频打过来:“钢琴作业交了没?”否定的答案直接否了姥姥的出行!“你可以做到的,但你没去做,后果就是不、能、走!下午继续弹琴,要怪就怪自己。”声音低沉、严肃、有力,不容反驳。懊悔、委屈、自责,加上对姥姥(自由)的期盼,想哭却又找不到出口,表情纠结到七岁的小脸蛋儿上,大睿就木愣愣的杵在那儿,调整,再调整。我问:儿子,你到底在想啥?咱能不杵着浪费时间吗?睿不情不愿,从嘴皮子缝里挤出来几个字儿:我就想站着。过了半个小时,再问,还是:“就想站着。”
出门,上班。
等我晚上下班回来的时候,睿像往常一样,冲着进门的我喊着“妈妈我饿了”,在他,像是一切都没发生过。饱餐之后,睿开开心心打算交作业,我忙活着顾不得,睿却很积极,很迫切甚至很自信,他说妈妈你可以边拖地边听我弹。中午的情绪还没散去的我,似乎突然就被打动了,脑子里想起睿爸的话:陪伴、倾听、认可。娃娃第一大,家务算什么!扔下拖把,我在琴边坐了下来,安静的听着,一曲、两曲、三曲,新曲子竟都有样子了!孩子的潜力就是这样的,或许我们也不知道,他自己更不明白,但我却被深深打动,喉头哽咽,再有一会儿就要哭鼻子了。我说睿,你今晚想去姥姥家也来得及,你做到了,妈妈可以去送你,睿却说,“明天去也一样,爸爸今晚值班不回家,就让我来陪陪你。” 我说:“你们都不在家,妈妈不知道该有多自由呦!”
“切~” 睿嗤之以鼻,抱住了我。
![](https://img.haomeiwen.com/i9863900/28b648bc0dd8b8e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