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打开微博,被一条新闻触动,心里满是感动。
今年4月初,钭皓倍带着4岁的女儿从东莞出发,历经70多天,骑行4139公里抵达拉萨。
出发前,和很多人网上找攻略,查询地图出行方式不同,这位爸爸亲手绘制路线图,为女儿定制小拖车。
出发后,一路上坚持为女儿拍照,留下这旅途的点点滴滴作为女儿成长路上的回忆。
视频中,女儿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没有因为路途的疲劳有任何小孩子的小情绪。
而爸爸全程就是一副女儿奴,沉浸其中。
“想趁着年轻,做些以后和女儿回忆起来,热泪盈眶的事”这位爸爸这样说道。
看到这,网友直呼,羡慕!
是什么样的信念,能让一位单亲爸爸在如此匆忙的生活里抽出时间,以这样特殊的旅行方式让女儿看看这广袤、明亮的大世界。
不禁让我想起了张杰在《给女儿的一封信中》唱到:
“不勉强追寻飞到多高的地方,
只要你快乐,才是唯一的真相”
每个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应该是幸福,是有爸爸护航的幸福。
02
这个新闻,让我想起了一部关于爸爸的电影。
电影《请回答1988》里,德善的爸妈在给姐姐唱完生日歌,吹完蜡烛时,爸爸将蜡烛拔掉又从新插上说:这是我们家二女儿【德善】的生日派对。
一份蛋糕,二次利用,这个细节引起德善的不满和愤怒,加上在学校又极度自卑的德善,面对着爸爸细数了自己的诸多不满。
德善和爸爸关系的缓和节点,是因为爸爸在德善上学的回来的半路上等她,和她畅谈一场,爸爸和她说了自己之前站在爸爸这个位置的想法,并像德善表达自己的歉意,和补偿。
爸爸进屋拿出了一个生日蛋糕,说“祝我的德善生日快乐,妈呀!蜡烛已经18根了,我的女儿啥时候长那么大了”
爸爸妈妈对不住你,是因为不知道,对老大,要好好教导,对老二要好好关心,对老小,要教他好好做人。
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所以,我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为何要一个蛋糕二次利用?
也许家庭的经济状况限制了爸爸买两个蛋糕的愿景,也许在爸爸眼中,一个蛋糕吹两次蜡烛并没有任何不妥。
有多少排在家庭中间的孩子,曾经遭受过类似的创伤?
谁没在原生家庭遭受的创伤中舔舐过伤口,不曾咽下委屈的泪水,也只能多次自我疗愈。
03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爸爸牵着儿子的手的画面依然存储于我脑海。
那个拿着扫描仪整日穿行在大街小巷售卖的父亲,被骗过,深更半夜交不起房租被房东赶出来过,妻子离开。
但是整部剧最让我感动的不是生活出现了曙光转折,而是无论生活怎样穷困潦倒,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丝毫没有因为生活、工作等不如意,对儿子抱怨。
对儿子的教育更是淋漓精致的展示于细节上,“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我也不行,如果你有梦想就去捍卫它”
爸爸的爱不似妈妈细腻、温柔,但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彰显着身为人父的榜样,是深沉是乐观是隐匿的爱。
04
贾平凹在《自在独行》里写:
“你太顺了,你不会有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怕事,出了事但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人生是三节四节过的,哪能一直走平路?”
无论是幼小还是为人父母,我们都必将会经历生命中这样那样的困境,但不管怎么变,父亲始终是我们这一生的引路人。
他或许没有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给与的或许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建议,但就是这样简单粗糙的建议,却能在无数个关键时刻引领我们走向光明。
写作:勤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