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真的很忐忑,自知自己没有什么资格去谈论制度、文化之类格局较高的话题。有关的知识也不多,均是从别人书中得知,无一进行过考察与研究。所以此文只是记录下一些现象以及自己的想法,别无而它。
凡读过苏轼的词,无不为他豪迈的气势所折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岗”,然而“乌台诗”一案,把这位大文豪几乎吓破了胆子,甚至为不想牵连家人几度欲跳水自尽,幸好看守手快把他拉住了,否则这片江水带走的就是中华文明中最华丽的一颗明珠。
为什么这么大名气的文豪仅因莫须有的检举就如此惶恐,这就要说道古代的制度了。古人曾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又说“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虽然宋神宗并不昏庸,但三人成虎,人言可畏,于是他一声令下,可怜的苏轼便被差人押解送往黄州,一路数人驻足围观,幸好当时没有社交媒体,否则这么大的新闻一定赚足了流量。
有关文字而惹出祸端的不在少数,这就不得不提清朝的文字狱,清朝为满族执政,明末的许多文人虽看似柔弱,但都宁死不屈,不愿为他族所用,不少人宁愿自戕,也不愿服从。但由于康熙的励精图治,不少文人也受到感化,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在朝为官。但文字狱在大清朝的历史上也算是一个特色,无数人被牵连九族,杀头,鞭笞,流放宁古塔。
宁古塔本为东北边远处的一个偏僻的地方(今宁安县),宁古塔并无塔,为满语,意思是六个,相传那个原先有六个人生活在那里,所以叫宁古塔。从江南到宁古塔路途遥远,且充满了凶险,那时的东北,白山黑水,虎狼成群,而被流放的大多为文人、官员以及家眷,他们本来养尊处优,生活在吴侬软语的江南,而现在他们带着镣铐,被人驱赶着一路从京城出发,走向那让人心惊胆战的宁古塔,一路等待他们的只有皮鞭,疾病和野兽,风餐露宿浩浩荡荡,能到达者仅有三分之一,大部分女眷和孩子都在路上就失去了生命,于是这些文人背负着内疚和对亲人的四年在这里为奴为婢,毫无人格可言,他们终日盼望着能有京城来的圣旨能够昭雪回京,然而只有茫茫黑土和朔风凛冽和他们逐渐暗淡的目光。
大量的文人流放,也对东北的文化和经济有了一定的推动,中华民族在地理上有两条线,分别是长江黄河,然而经过各个朝代的努力,人为的建立了第三条线——长城,以长城为界,一面是游牧文化,一面是农耕文明,宁古塔人烟稀少,游牧民族大多终身未和文字打过交道,医疗缺乏,更没有形成一定的经济关系,正是他们的到来,让这些规则建立起来,让宁古塔的社会得到了巨大的进步。
当然,不能因为这个而感谢流放,毕竟这对于所流放的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是制度带给文人的伤痛,这些被流放的文人,都在当时的社会文化领域属于顶尖的,他们的流放给中华文化造成了多少缺失,这都是无法估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