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日便来北京,一晃就是半个月过去了,是时候该好好静下来写些东西啦。写什么呢?其实仅仅是半个月,自己内心世界犹如台风席卷过般,几次想提笔感慨却无处下手。
是否是感慨万千?不多,只是每点都那么影响自己(感觉客套的话来了)。得,正经的来了,再次踏上北京之行的道路一直以为自己不需要再缓神,因为去年离开这座城市时回忆很“唯一”,其实在后来的一周里自己是真的无意识的在调整,心情就是很奇怪。环境自然不必再说了,脱离了什么都不需要操心的家庭,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幸运如我,身边总是有好多可爱的人的陪伴啦,哈哈哈,半年不见的老三在车站接我自然没有新城市的陌生感,反倒是满满的回忆。起初提前一个月来北京学习其实就是有目的来的,想学习,老三说了这边的学习环境以外重点是会接触不同的人,弥补不同领域的空缺。半月过去,其实在老三身上看到他的变化就已经明白环境的塑人性很强呢……
“心流”这个平台很不错,除去平时学习的环境以外,是这里周末的心流小组,比我年长且阅历丰富的人带着我们一起学习,以往一些经历过却说不清的感受与体验都是有固定的方法论与定义的。后来才知道方法论永远要比自己去摸索来的好来的快。自己一直所认为要和长辈学习的想法不就是奔着自己多少能少走些弯路嘛,那些用时间堆积起来才有的教训还是少些好了。
超喜欢我身边的人,超级可爱的他们。哈哈哈,愿生活给予他们些历练后,强大的他们最后有个可以让他们幸福沉浸的家。天意总说世界本就应该有些悲观色彩,我却越发不这么认为。就像三毛说的很对:我们成长不是为了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天真的人并非没有见过黑暗。我不是没有悲观色彩,我只是更喜欢大部分甜甜的时光、事件,还有人罢了。真的是超甜的感受,不知道你们是否体验过,哈哈哈,此时我超级得意的和你说,我可经常尝到这个美妙的滋味哦。其实我也知道这个很难得,所以我便是更加珍惜。(恰是此时,湘雯给我装了杯蜂蜜水来了,嗯~又甜了)
嗯哼,接下来,我要开始复盘这些日子的新输入啦:
* 番茄工作法:倔强如我,无知如我,什么都不清楚的我一开始便是拒绝的。你说要是以后面对你完全不知道的领域,与你以往认知稍有不同还未有人提醒你的情况下,你如何接受新认知、如何进步呢?这个问题还是超级大呢,不过呢,庆幸的是没犯大错前已经意识到了哟。后来去接受它是想着刚好短时间内能多给予自己护眼的机会罢了,但是两周过去了却是自发用番茄啦,早上起来收拾都会来一个啦。以前还在想为啥说番茄科学?那科学就一定是对的嘛?是的,逐渐向虚无主义发展了…于是老老实实回来继续用番茄。
* 合着番茄一起的还有 冥想,又叫察觉,开始只是将它作为番茄休息时的一个方法,其实生活中很多的地方都能用上,加上以往看过的TED 演讲,很多认知便串起来了。想起我在两年前说过一句话:“所有的事不就是一时的心情嘛,开心的温存,不开心的速度扔掉,简单的处理方法简单的活咯”。还是有点相关联的,对待某些心情,即时去发现观察自己后,来的快,去的也快,当你速度反应过来的时候倒会惊叹自己何必呢,其实不也就那么回事。 换个角度想,就是在你“愤怒”的当时跳出个理性的自己去观察自己,感性自然而然会下降,在一些消极的情绪面前还是有必要让理性占主体的。
* 刻意练习:并不是说你在新接触一个概念之前从未有过类似的实践,就像“刻意练习”一样,从小到大你肯定有过,只是无法从中跳出来总结一套方法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效率不错了。如此像这本书一样系统的点明关键,你便能比别人更快进入你应该关心的重点上。就像“即时反馈”&“走出舒适区”两个特点简单明了总结出了无数人问题解决的道路。这也是我们看书的目的之一了.
* 最小行动:获得方法论之后就是开始最小行动,最小行动激发成就感。方法论触发感性,以致在感性上保持动力。
* 费曼技巧:前几天才发现这个概念,接触之后恍然大悟,原来去年年底背诵时一直自言自语,自问自答的法子是有定义的,叫做“费曼技巧”。于是又开始不得不感叹需多读书,前辈们用自己的时间整理出来这些方法论,只要自己肯用心,便全是你的。于是乎,你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到下一步了。
* 场:选择固定的场地做固定的事,选择有气氛的场合或有着同种类目标的伙伴。生活里一些细节你不得不承认无意识中会受之影响,但不是不能培养的。你得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不是吗。
双重回路:“其本身的问题在于,我们要去做的事情和实际上去做的事情之间的差异。如果我们真的要改变某件事情,光是对自己下达指令是不够的,这样只会收到指令(信奉理论)。唯有在我们重新评估本身根深蒂固的原因、目标和价值观时,才能做出真正的改变,这就是影响使用理论的力量。”
亲力亲为实现自己想要见到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