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The story of art》更新至第6章

《The story of art》更新至第6章

作者: 4plus | 来源:发表于2019-12-29 14:38 被阅读0次

    艺术的故事

    The story of art

    在一个设计网站,这是某ID谆谆教导的基础读物——《艺术的故事》,名字看着也挺基础读物的。顺着链接跳转,看了一下,定价280元人民币,着实倒吸一口凉气。但,这个价格也就勾起了我的兴趣,查看了介绍和评论,鬼使神差的下单了。收到书的确也没失望,非常厚非常厚,彩印,所有插图印刷细腻清楚。

    评价一本书好坏有一个讨巧的标准,看版次和印数,每版印了几个批次。那么这本书实在算优秀,前面各种再版的前言就占据了很多页,隐约记得书腰上写着再版30年或类似字眼。

    那么,艺术的故事到底是什么?封面上一小段这样说,来自法国卢浮宫前任馆长,

    用朴素的语言重新讲述美术发展史,让人能够看出它是怎样前后连贯;帮助读者鉴赏艺术作品,给读者一些启示。本书还有一个略为伟大的目标,即把书中论及的作品跟它们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期望由此触及大师的艺术目标。

    艺术和艺术家

    导论一开篇就说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

    谈起美来,,麻烦的是对某物美不美,鉴赏的趣味打不相同。
    例子一,手弹弦琴的天使,灵动or呆萌
    例子二,耶稣像

    (img)
    (img)
    不要以精细程度做艺术评判,例子 丢勒的《野兔》Vs 伦勃朗《大象》。
    抛弃正确观,例子 毕加索《母鸡和小鸡》和《小公鸡》。
    (img)
    要相信他们有足够的知识画得「正确」。谨慎结论「事物看起来并非如此」。

    想起今年初去宁德一个小镇,民间人士开的残障人士油画班,留下两个印象——一是有些与世隔绝的气息,而是未预计到的寒冷(真的是瑟瑟发抖!)。我在那里呆了3天,花了两幅油画。一开始努力画得像,喜欢墙上挂的透视完美,光泽度够高的酒瓶和可乐瓶作品。老师却说,画得像不算什么,然后带我去看一个明显有些唐氏综合征的村民,他拿笔的姿势有些诡异。给我看他正在画的作品和身后墙角排列的,他的画有明显的特征。亮黄色和蓝色绿色融合,写生的植物对象在他的笔下变得张牙舞爪,仿佛被电击发光。调色盘里几大坨颜料交融在一起,他就这样以扭曲的方式握笔,一点点把画布填满。并且以每天几幅的填色速度,迅速消耗着画布和颜料。

    「你别觉得怪异,他看到的世界也许就是这样的。」老师颇为赞许的说,末了补了一句「有好几个看中他的画,买走了几幅。」

    「欣赏伟大的艺术作品,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肯摒弃陋习和偏见。」读完这句话,我又想起那个得唐氏综合症的艺术家。

    (接上次)
    导论

    当一幅画被装入玻璃框、挂到墙上以后,它就显得远不可及了。

    展品,特别名家的作品,在博物馆里总是被理所当然的禁止触碰。然而,这不是艺术家看待画作的角度和方式。它离画不远不近,在刚好画笔可以触碰到画布的距离,一点一点的开展这艺术行为。文中用「一种斟酌形状和颜色的奇妙感受」。

    一个人为鲜花、为衣服或者为食物这样费心推敲,我们会说他琐碎不堪,因为那些事情不值得如此耗神。但是,有些在日常生活中也许是坏习惯因而常常遭到压制或掩盖的事情,在艺术世界里却回复了应有的地位。

    昂,这样说应该不绝对。餐具必须强迫症排列整齐,拍照对背景角度非常讲究,下载很多同类app最后删剩一个,换了很多套衣服后又穿回第一件,一个字没写好整页撕掉重新写……我不敢笃定这些「费心」都是生活的坏习惯。另一方面,干净利落,洒落随意的笔触也是我喜欢的。

    最后提到,以下各个章节将要讨论艺术史:即建筑史、绘画史和雕塑史。好勒,正餐开始咯。

    Chap 1 奇葩的起源

    把时间拉回久远的古代美洲,艺术是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无用的,奢侈的才是艺术?美丽的,奇异的才是艺术?还是建庙筑屋,绘画雕塑,编织图案是艺术?

    如果我们完全不了解过去艺术必须服务的目的,也就很难理解过去的艺术。

    (敲黑板)
    对原始人来说 ,建筑和制像(image-making)都是实用而必须做的事情!

    建造房屋为了遮身避雨,躲避操作自然现象的神灵,这好理解;制像则是保护他们免遭其他超自然力量的危害!简单说,制作绘画和雕塑,用来实行法术。

    所以,明确一个观念,对于原始人来说,绘画才不是陶冶情操,美好的东西,而是一种富有威力的东西。譬如对仇敌人像进行穿刺或者烧掉,仇人就会遭受厄运(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今天也有残留啊,巫毒娃娃什么的)。

    有了这个概念后,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现存的最古老的画啦。

    法国拉斯科山洞里的猛兽画,是因为原始狩猎者相信,画个猎物,再用长矛石斧暴揍一顿,真正的野兽就俯首称臣啦;或者装扮成动物,模仿动物跳舞,这样会获得神秘力量,有助于捕猎;或者一些部落会和动物联系,叫做狼族,青蛙族;部落仪式上要带上动物面具。

    这些舞蹈和仪式,不是异想天开的把戏,他们从前辈身上知道那些活动的重大意义,深深沉溺,也没什么机会跳到圈外,用批判的眼光看一看自己的行动。

    艺术家的许多作品就打算用在这些古怪仪式中,重要的也就不是雕塑或绘画美不美,而是能不能「发挥作用」。所以艺术家是一种职业,了解每一种形状或每一种颜色代表什么意思,运用他们全部技艺和全部知识去完成他们的工作。

    类比到现代社会,国旗不是一块颜色美观的布,不能随心所欲的修改;结婚戒指也不是一件首饰,佩戴方式有一定规则不能随心所欲。想想圣诞树装饰,每家每户不一样,但都遵照一定家族传统,在外人看来可能很古怪,这颗星星是不是太大,装饰物太多了吧。但对于你家来说,装饰圣诞树是一件重大的事。

    原始的艺术作品就是按照这种方式行事的。

    (后面有很多有趣的例子和彩图,略过)

    Chap 2 追求永恒的艺术——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特

    我们今天的艺术,不管是哪一所房屋或者哪一张招贴画,跟大约五千年前尼罗河流域的艺术之间,有有一个直接联系的传统,从师傅传给弟子,再从弟子传给爱好者或模仿者。

    埃及的艺术对我们无比重要。以前一直好奇埃及独特的画风,这一章帮我彻底揭开了这个谜题。

    金字塔,木乃伊,劳烦重工修建几十年,只为死后升天。「永远不死」是统治者的至高愿望。除了,遗体,埃及人相信,如果国王的肖像被保留下来,可以获得「永生」加持。所以,雕塑师开始雕刻国王的头像,放在无人观赏的,阴暗的墓穴里,在那里施行咒符,把国王的灵魂寄生于雕像,借其永世长存。

    在埃及,雕刻家一词当初本义就是「使人生存的人」。

    上古时代有个残忍的传统,国王死了,仆人和奴隶要陪葬,为了在那里国王继续有人服侍。这些行为没有被认为太残忍,倒是被认为太过奢侈,于是艺术就来帮忙,用图像代替活生生的仆役,奉献给有权势的大人物。

    这些浮雕和壁画最重要的不是好看不好看,而是完整不完整。艺术家的任务是尽可能清楚持久地把一切事物都保留下来,所以不打算描绘自然状态的角度,而是根据记忆作画。

    以埃及标志性的人物做例子。人应该怎么画呢?头部侧面最容易看清,所以侧着画,眼睛正面的样子比较清楚,那就以正面形态画,手臂,胸膛和肩膀正面画比较好,腿得话,侧面看比较清楚,至于脚趾,外侧脚趾太难画了,所以都画内侧一面,脚底连着大拇指。于是早就了奇特扁平又扭曲的埃及人形象。

    花园也是一样,池塘画俯视才看得见,鱼画侧面比较清楚种类,所以侧着画,两侧的树似乎横倒着(侧视),前排树平视。

    这种完整记录有着几何式的秩序感,一切都不能乱来,一切都以惊人的准确性细致入微的观察自然。埃及的艺术规则就是:稳定、质朴和和谐。

    对于艺术家来说,画得和名作越像越好,得到赞誉越多。副作用是,三千多年来,埃及艺术没啥发展和变化。看起来像一个人画得。

    后来发展到竖碑勒石用来纪念辉煌战绩,记述所打败的部落和获得得战利品。不仅仅可以长久记忆,还有别的作用——只要他们的国王在匍匐于敌人颈项上踏上一直脚的图像恒远存在,被打败的部落就永世不得翻身。

    后来,这种纪念碑就发展为国王征战的完整编年史画辣。

    Chap 3 伟大的觉醒——希腊,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

    在东方暴君的统治下,产生了最早的艺术风格——僵硬的埃及范儿。一个富足的克里特岛,国王有钱有势,能够派团出使埃及,他们的艺术甚至还影响了埃及。

    没有人确知到底是什么人统治着克里特岛,希腊本土也曾仿制过他们的艺术品,特别是在迈锡尼,近来发现一些证据证明岛上的居民可能讲的是一种早期的希腊语。后来,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一些好战的部落崛起,从欧洲冲进崎岖的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海岸,战败了原来的居民。只有叙述那些战士的诗歌,还保存下来一些材料,谈到旷日持久的战争,毁掉的艺术作品的辉煌和美丽,那些诗歌就是荷马史诗,而新来的人中就有史书所说的希腊各部落。

    希腊人早期采用的建筑风格看来有种简单朴素,布局清楚的性质,而且说来也怪,这种建筑风格还保留在我们今天的城镇和乡村。

    要说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希腊人曾经以知识作为他们的艺术基础,而希腊人开始使用眼睛。不再沿袭陈规旧例,不再学习一个个现成的公式去表现人体,希腊雕刻家,人人都想知道他应该怎样去再现个别的人体。这场革命一旦发生就无法遏制,雕刻家们在租房里饰演表现人物形象的新方法和新方式,而每一项革新又被人急不可耐地接过去使用,再加上自己的创见。

    画家也照此办理,虽然根据当时希腊作家的记述,我们对画家的创作所知无几,但是许多希腊画家比高科技,比雕刻家更民重当时,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通过陶器上的图画,我们能对希腊绘画的真面目率有所知。

    大概比公元前五百年稍早一些,艺术家破天荒第一次胆敢把一只脚画成从正面看的样子,这真是艺术史上震撼人心的时刻!

    看到这一句话的时候,简直乐死了,这句话出现在此行出征的战士,一个花瓶上的图案。作者说,对这样一个微末细节大讲特讲也是闲得过分,可实际上它却意味着古老的艺术已经死亡而被埋葬,意味着艺术家的目标也不再是把所有的东西都用最一目了然的形式画入画中,而是着眼于看物体时的角度。

    作者抒情了一段:

    希腊艺术的伟大革命,自然的形状和苏丹法的发现,产生在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出出震撼人心的时代,就在那个时代,希腊各城市的居民开始怀疑关于身体的古老影像和传说,开始毫无成见地去探索事物的本性,就是在那个时代我们今天所说的科学连同哲学第一次在人类中间觉醒,戏剧也开始从酒神节的庆祝仪式中发展起来。

    从对更多古老遗迹的解读和见解,一直到希腊运动员的雕像。艺术家应该准确地观察「情感支配人体动态」的方式,从而表现出心灵的活动。

    Chap 4 美的王国——希腊和希腊化世界,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世纪

    艺术家充分意识到了自己具备的力量和技巧,虽然仍然被当做工匠,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作品本身的诱人之处,不再仅仅欣赏它们的宗教或政治作用。

    优雅,轻松的性质是那个时期雕刻和绘画的特征。

    公元前4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是 Praxiteles,创作出了悦目妩媚的特性。书中如此描绘:他能够显示出柔软的皮肤下肌肉和骨骼的隆起与活动,同时能够让人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人体的全部优美之处。

    这种通过知识达到的美的境界,世上没有没有一个真人的人体能像希腊雕像那样对称、匀整和美丽。

    总之,这个时期的雕塑作品细腻又美丽,石膏这种材料使用得栩栩如生。连亚历山大都有自己喜欢的御用雕刻家。亚历山大帝国的奠基对希腊艺术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影响力从原来的几个小城市,发展到几乎半个世界的图画语言。

    一次变革。

    在大约公元前170年间起的帕加蒙城的祭坛,祭坛上有浮雕群像表现诸神跟巨人战斗。艺术家追求强烈的戏剧效果,战斗激烈,每个形象都有剧烈的动作和颤动飘扬的衣饰。书中总结希腊化艺术:它想动人,它也确实动人。

    这种变革的来源作者猜测是在哪个时期,艺术已经大大失去了自古以来和法术和宗教的关系,艺术家变得单纯为基数而技术。

    怎样去表现一个戏剧性的争斗,表现它的一切活动、表情和紧张,这种工作恰恰是对一个艺术家气概的考验。

    在这样的气氛中,艺术品开始在市场变热。有钱人收购能买得起的高价艺术品,复制不能到手的艺术品

    庞贝与希腊古代绘画

    一些艺术大师的日常大作没有流传下来,想要对古代的绘画特点有个概念,只有去庞贝的装饰性壁画和鑲嵌画。包括各种绘画类型——静物画,动物画,甚至风景画,代表希腊化时期最大的革新。那时候的人们还不懂「近大远小」的透视法则,对单个物体轮廓特征的认识,仍然跟眼睛所见的实际印象同样举足轻重。

    Chap 5 天下的征服者——罗马人,佛教徒,犹太人和嫉妒教徒,1至4世纪

    接下来讲到建筑,罗马人最突出的成就是土木工程。从圆形的罗马竞技场到凯旋门,都是典型的罗马建筑。罗马建筑最重要的特点是 拱 (arch)的使用,楔形石头拼成拱很难掌握,但一旦拥有这技术,就能用它组成越来越大胆的设计。e.g.万神庙

    罗马人的典型做法是从希腊建筑中投其所好,然后按照自己俄需要加以运用,各个领域都是如此。罗马的送葬队伍有习惯要携带先人的蜡像,罗马的艺术家做肖像比希腊更加真实且不加美化。

    罗马人时讲求实际的民族,对幻想的东西不太敢兴趣。可是用图画叙述英雄故事业绩的方法,却被证明对宗教大有裨益。在公元后几百年,希腊化艺术和罗马艺术已经完全取代了东方王国的艺术,甚至在东方艺术的据点。

    印度也学会了这套,画了一个以和平方式征服天下的故事——佛陀的故事。

    另一边,犹太教也开始懂得把神圣事迹描绘出来以教诲。但犹太法禁止制像,以避免偶像崇拜。一个《旧约》故事出现在犹太教会堂的墙壁。风格简陋笨拙,但逼真与否不重要,形象越逼真越容易触犯禁止图像的圣训。主要意图是提醒观看的人,想起上帝显示神力的时刻。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当时的艺术家很少有人在乎希腊艺术往日崇尚的精美和和谐。人们常说古代艺术在那些年代里衰退了。在战争、叛乱和入侵的大骚乱之中,往昔盛世的许多艺术秘诀无疑真的失传了。

    Chap 6 十字路口 罗马和拜占庭,5至13世纪

    公元311年,君士坦丁大帝确立了基督教会在国家中的权力。有了权力后就要干点什么,比如之前的布道场地不太好,现在就可以好好搞一搞。 教会的作用像是可以给全体信徒安排集会,进行礼拜,神父站在高台上做弥撒,或传教布道。所以,教堂不像是异教神庙为模型,而是仿造大型会堂的样子,在古典时代叫做「巴西利卡」。我没什么宗教信仰,不过通过美剧《少年谢尔顿》,我得以窥见基督教在普通人的生活里扮演的重要角色和具象的了解。

    怎样装饰巴西利卡教堂就成了一个大问题。用雕像还是绘画呢?由此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早期的基督徒几乎一致同意,上帝的所在,不可摆上雕像。因为雕像和《圣经》里谴责过的木石偶像和异教偶像太像了,如果在教堂里放上雕像,如何突显旧信仰和新教旨的区别呢?所以放逼真的雕像是万万不可的,但是绘画就不一样了。绘画有助于提醒教徒想起他们已经接收的教义,保证神圣事迹被牢记不忘。「文章对识字者之作用,与绘画对文盲之作用,同工并运。」

    于是绘画变成了一种宗教的教科书,自然是不能随便发挥的。故事必须简明,凡是可能分散神圣主旨注意力的就该省略。「不是随便哪一幅美丽的画,只要画着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孩子,就能获准成为上帝之母的真实神像或“圣像”,真正能获得承认的,只是那些根据古老的传统尊之为神圣的典范类型。」于是拜占庭时期的绘画作品,传统又庄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The story of art》更新至第6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my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