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是要合群,“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也是在说要合群。小时候,父母告诉我,不要和其他小朋友闹矛盾,要合群。老师也教导我们,与人和谐相处,要合群。可偏偏有唱反调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也蛮不错啊,干嘛老叫我合群?
到底该不该合群呢?这事儿,我得看“群”说话。
我不是蒲公英,不必非得随风飘散,我更不是落叶,更不用随波逐流。我的青春我做主,是否合群我同样也可以掌舵,选择权在我,选择的标准也在我。
如果此群是志同道合之“群”,有相同的兴趣,追寻共同的目标,和这样一群人一起走,心情愉悦,朝向远方,何乐而不“合”呢?
无奈“群”很多,可这样的“群”不常有。现如今,谁不因为工作或者学习加上个十个八个微信群、扣扣群的,可大多走着走着,就退出了,或者走着走着,就设置成“免打扰”了,像这样的各类的群,除了必要的交流,还是不要“合”了吧。
网上有句话说“你自己不优秀,认识谁都没用”,你牺牲自己的主见和爱好,去一味讨好别人,不等于把自己的脸伸出去让人打吗?本来就已经很累了,何必呢。孟子不都说过“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在自己没有变得更加强大之前,千万别见“群”就“合”。
在你无法合群的时间里,且用“猫狗成群,狮虎独行”来安慰自己吧。再看看人家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患有孤独症,不合群,可照样不妨碍他的伟大;伽利略不也是一个著名的“杠精”吗?正是这种凡事都“杠一杠”的不合群,才成就了他。傅雷说“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这种孤独,成就你的卓尔不群。不过他也说“普天之下,赤子之心是相接相契的”,这种孤独,不过只是当下无“群”可“合”而已——不是我不合群,而是当下没有适合我的“群”啊!
当然,“合群”之意,并非反对不同的声音。相反,“和而不群”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道,才能推动发展。虽然李文亮医生因为发出不同的声音,曾招来“训诫”,但正是这不同的声音,才让更多的人免于受难。从几千年前的百家争鸣,到几百年前的文艺复兴,再到几十年前的共产主义,这些“群”,都是因为“合而不群”,才推动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若“群”如这般有着纳百家争鸣的胸襟,吾辈自当鼎力“合”之。
如此看来,合不合群这个问题,得容我认真审查,仔细甄别,而后慎重选择——此“群”能不能“合”。
合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