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习录》六一:根脉与枝杈

《传习录》六一:根脉与枝杈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3-09-02 11:43 被阅读0次

《传习录》六一:根脉与枝杈

问《律吕新书》。

先生曰:“学者当务为急。算得此数熟,亦恐未有用,必须心中先具礼乐之本方可。且如其书说多用管以候气,然至冬至那一刻时,管灰之飞或有先后,须臾之间,焉知那管正值冬至之刻?须自心中先晓得冬至之刻始得,此便有不通处。学者须先从礼乐本原上用功。”

《律吕新书》的作者是南宋人蔡元定,蔡元定,字季通,世称西山先生,福建建阳人,幼年从其父为学,及长以朱熹为师,被朱熹视为讲友,一生博览群书,穷究义理,钻营于“性与天道”。

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是颜回,颜回最为孔子所欣赏的品质是“好学”。客观来讲,这个“好学”也是孔子自己的优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颜回不幸短命,除了实践孔子的主张能够持之以恒,除了一则赞叹孔子教学艺术的漂亮文字,再也看不到孔子对这位弟子的“价值开发”。

蔡元定很可能是朱熹最得意的学生,朱熹最欣赏蔡元定的是他在“性与天道”方面的着迷。要知道,孔子的弟子子贡曾经评价孔子——“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可见,圣明如孔子,也是轻易不肯在“性与天道”这个领域发声的。如此一来,朱熹和蔡元定的研究领域便区别开来了。与此同时,朱熹的许多著作在“正式发行”前,都经过蔡元定这个爱徒的勘验、校正。两个人在研究领域上又没有冲突,关系上自然“如胶似漆”。蔡元定写就的《律吕新书》,朱熹自然乐得为其背书,据说还专门写了个序,在序中给予极高的评价。

如果把孔门学问看作是根基的话,朱熹抓住了主要根脉,在根脉上下“小学”功夫——穿求文义。蔡元定则抓住孔子轻易不愿谈及的“性与天道”不断向上攀爬,抓住声律、阴阳的枝杈不放。

孔子都不愿轻易谈及的“性与天道”,一般人怎能轻易说清楚呢?

姑且不论从“管灰之飞”上求“冬至之刻”有没有科学意义,从末梢细支上去探求根脉的内涵,本身就是荒唐的。就像盲人摸到的大象,不能说他们摸到的那部分不是大象,但他们头脑中形成的大象的意蕴恐怕与真实的大象相去甚远。

从学术根源来讲,朱熹、蔡元定以至于王阳明、陆澄,都出自孔子一脉。朱熹在穿求文义上须臾不离根本,所以,成为一代大儒。王阳明在“学为圣贤”上知行合一,所以成为半个圣贤。蔡元定在声律、阴阳上下功夫,充其量算是个声律专家。陆澄潜心向学,就是个典型的学者。

王阳明讲“学者当务为急”——学者应当致力于最紧要、最关键的事。“学为圣贤”最关键的是孔子的“礼乐”精神——修己、修身以合天道!在枝杈上钻营得久了,难免陷入到似是而非,难免误己误人。

不要忘了年羹尧那句几近恶毒的话——“误人子弟,男盗女娼”!误己误人的事儿,最好少干!

相关文章

  • 传习录

    传习录是王阳明思想的体现,其成书过程与《论语》极为相似,其思想与孔孟之道一脉相承。书名“传习录”来源于“传不习乎?...

  • 爱我中华,守护根脉

    爱我中华,守护根脉 ----中华根脉:道脉、慧脉、血脉、福脉 守护根脉, 我们要守护好祖国的大好河山, 让天更蓝...

  • 公众号的第二篇更文,希望大家喜欢

    ​河西走廊————根脉 根脉 文化之根,生命之脉 在混乱和杀戮之中,斯文扫地,伦理尽失 唯有根脉,得以留存 这是一...

  • 根脉

    共修功课第八十六天:觉察自己感受到“根脉”的能量了吗? 导引:我们就像无根的草,总是在漂泊,因为我们没有把家族使命...

  • 根脉

    晴空下 一棵树顶天立地 站成一道永恒的风景 旷野的风 漫步最美的时节里 轻抚岁月的琴弦 深情唱着婉转悠扬的歌 眼前...

  • 根脉情

    小时候一起玩到大,近20年没见的表哥来重庆旅游,一见面,畅聊甚欢。回忆里满满的都是小时候的人和事儿。 那时...

  • 原创:根脉

    作词:庞孝敬 回趟老家结伴踏青 心情快乐一路顺风 举目望远皆是风景 你我相对全是笑容 不知不觉慢慢走动 机灵眼神咋...

  • 老人是一个家庭的根脉

    文/峰霞仙子 老人是一个家庭的根脉。 孝敬老人,就是为根脉培土,涵养水源。 弃祖忘宗,就是大树失去了根脉,河流断了...

  • 秋枫谁浸染,半坡一片红。 夕阳已无力,鸦雀噪有声。 应谢雨露早,根深枝杈盛, 桑榆重晚节,笑迎霜与风。

  • 多多暑假作业

    1.绘制我家根脉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六一:根脉与枝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yx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