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
一、内容梗概
宝钗劝宝玉收出尘心,好好复习,应对考试。准备中举荣耀家族。
惜春执意出家为尼,众人劝说不济,王夫人只好准她带发修行,先前住的屋子便是静室,不得出园,紫鹃自告奋勇愿意服侍惜春一辈子。宝玉一句“独卧青灯古佛旁”有意无意道出了自己未来的选择,这话音令李纨、宝钗、王夫人和袭人无限难过。
贾政扶贾母灵柩一路南行,路遇繁事心焦,好在得知探春一定回家,略解心烦。想到盘缠不够,探春回来需沿途行上急需。便差人到赖尚荣任上借银五百,而赖尚荣却告多苦处只备五十两,贾政生气退回。赖尚荣再添一百,办事人搁下不办离开。赖家人一面告假,一面差人到赖尚荣任上,建议他告病辞官。
贾芸、贾环连日赌得身上无钱,于是与王仁、邢大舅合伙动起歪念,把巧姐送外藩王爷做妃子。几人商议定,王仁去找邢大舅,贾芸去回邢王二夫人,把事说得锦上添花。邢大舅也来出面说服邢夫人,王仁找了人去通知外藩公馆,那外藩便打发人来相看,邢夫人只说有亲戚来瞧,叫巧姐儿去相见。只见有两个宫人打扮的,将巧姐儿浑身上下看了一遍,又拉过手瞧,倒把巧姐看得羞臊起来。平儿冷眼看出来一些破绽。邢夫人听言,决定做主成就。李纨宝钗也道是好事,很欢喜。且邢夫人还见了那家来人,平儿不放心,拖李纨宝钗给告诉王夫人,王夫人也觉这事不好,可邢夫人总觉大家不是好意。
这日,探春婆婆家来信,除了问候之外,还把探春与女婿近期到家一事告知。并祝宝玉与贾兰加倍努力学习,不可怠惰。李纨自是催促着贾兰好好用功,并把信给宝玉拿去看。
宝钗一直觉得宝玉把出世离群的话当做正经事不妥。跟宝玉辩论起来,两个人所说的话都自有道理,可是立场出发点总难相同,决断也就不明了。宝玉是明白宝钗心意的,唯独听了她那句“从此而止,不枉天恩祖德”不离其宗。
刚好贾兰来见,宝玉正拿了《秋水》一篇细玩,宝钗借机讲了一番古圣贤的为人之道,和不枉天恩祖德的大道理。这时,贾兰拿着贾政写来的帖子过来,宝玉接在手中看了,便道:“你三姑姑回来了?”贾兰道:“爷爷既如此写,自然是回来的了。”接着道:“叔叔看见爷爷后头写的叫咱们好生念书了?叔叔这一程子只怕总没做文章罢?”宝玉笑道:“我也要做几篇,熟一熟手,好去这个功名。”于是叔径二人便谈做文章之事。宝钗心想:“宝玉此时光景,或者醒悟过来了。”袭人听了欣然,心里想道:“阿弥陀佛,好容易讲《四书》似的讲过来了。”
宝玉与贾兰讨论起有关学习作文章得功名的事倒令宝钗放下心来。宝玉收了书后,自此发奋努力,王夫人得知非常高兴。
宝玉命麝月、秋纹收拾一间静室,将语录名稿及应制诗之类都搬了来,从此当真静静地用起功来。到了八月初三,这一日正是贾母
的冥寿,宝玉早晨过来磕了头,便回静室读书去了。
饭后,宝钗、袭人和姊妹们都跟着邢、王二位夫人在前面屋里说闲话儿。袭人悄悄向宝钗道:“到底奶奶说话透彻,只一路讲究,就把二爷劝明白了。就只可惜迟了一点儿,临场太近了。”宝点头,微笑道:“功名自有定数,中与不中倒也不在用功的迟早。”王夫人见了之种光景,那种欣慰之情,更不待言。
其实,宝玉这中间也有尘心一动时,可自知后仍可以敛神定息,并话里有话地跟服侍他的丫鬟莺儿暗示,今后定有的造化。可红尘未悟的莺儿哪里听得懂,还以为又是宝玉说疯话呢。
二、分析
宝玉复得和尚送来的“通灵宝玉”后,状态渐好。最神奇之处在于,宝玉入“太虚幻境”重返人间,先知了“金陵十二钗”中女子的命运。他透露惜春的判词,让大家回味许久。
“太虚幻境”这章节最早出现在第一回,甄士隐梦中想看清楚“通灵宝玉”时,被僧强夺了去。且这之后甄士隐见僧道过一大石牌坊,那坊上就是“太虚幻境”,两边的对即“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而甄士隐悟道便是本书的另一条暗线。
人们喜欢把现实里的一切当作真的,却不知梦也是人生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对曹雪芹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但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再看警幻仙姑特意为启发贾宝玉而设的下面内容。“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这是宝玉在警幻仙姑的引领下来到了太虚幻境,在宫门上看见“孽海情天”四个大字与对联的内容。
佛教把情欲看成是万恶之本,人们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世间男女大多被情爱所困并被深深束缚。警幻仙姑让宝玉看见这幅对联,就是告诫宝玉不要被情爱牵绊,谁知宝玉不但不明白警幻仙姑的用心,反而不知何为“古今之情”,又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是要好好领略领略。由于宝玉执迷不悟,警幻仙姑只有放大招了,便把他又带到下处,只看那众多的匾额,“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暮哭司”、“春感司”、“秋悲司”等,都在暗示着人间,只要与情感发生纠葛与执着太深的人的命运走向。
警幻仙姑说:“此中各司存的是普天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薄命册”。这里已经在暗示着“红颜薄命”之意。宝玉随后与警幻仙姑来到“薄命司”,“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对联就位“薄命司”匾额两旁。
“薄命司”里取了大观园里众女子的“生死薄”,有《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宝玉虽然记得不大清楚,但意识里深层的东西一番浮出水面,便是了悟之时。而大观园里的女子们,不论她们出身地位的高低、品德优劣、才能大小、容貌美丑,结局都是悲惨的。警幻仙姑把宝玉领到“薄命司”一遍遍地暗示启发,宝玉依然不得其解。那么,只有让宝玉回到现实去见证这些女子命运后再得到启发吧!
这回,宝玉不需和尚送来玉的环节显然在表示,他已通过“太虚幻境”知晓了女钗们的命运,他更通过此梦知道了自己与家中其他人的命运。这一刻的顿悟是石破惊天的,更是智慧无法言传的开始……
于是便有了惜春要求出家,紫鹃愿去伺候姑娘,家人为难,但仅有宝玉一人极力促成的情节描写。惜春也明白,宝玉哥哥未来跟她并肩同走一条路。宝玉对世俗看得更加透彻,他知道家人对他的期盼,同样,他也想证明自己非不学无术之辈。不枉天恩祖恩,初心一起,宝玉发奋图强,中举在握。
这仅仅是为了给家人一个“他可以”的安慰。但这背后还有“他不愿”的表达。其实,宝钗早看出了宝玉的意图,因此她最痛苦。同样,袭人也是难过万分的。宝玉正心静明朗地远离俗世纠缠与诱惑,专注投入到科举备考中。这其中,还有为个人,也是为家族复兴努力备考的贾兰。
而要具体说说宝玉与贾兰的考试,却是贾政在江西粮道时给儿孙俩援了例监,这是明清制度,由捐纳取得监生资格。
早在贾珍为秦可卿举办葬礼时,就为儿子贾蓉花1500两银子捐纳了一个五品官龙禁尉,即皇上身边的侍卫。而中间收受贿赂的戴权表示,如果能把银子送到自己家里还可再减300两银子。贾珍为此感激不尽。(对照光绪年间,皇后一年的用度才1000两银子。)
“捐纳”就是捐官。是封建社会时期为弥补财政困难,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物以取得爵位官职的一种方式。古代的捐官权力一般控制在朝廷和省一级,这也是入仕的捷径。
捐纳与科举是相互补充的一个重要制度。清朝的捐纳已变成统一管理,明码标价。据说60%的官员都出自捐纳。此外,士民不仅可以"捐官",还可以捐封典、捐虚衔和穿官服的待遇,甚至可以捐国子监的监生。
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捐纳之风日益猖獗,以致清朝后期官场内几无净身士人。因买官花的银子远大于其薪俸,候补官期间没有俸禄,导致当事官员为尽快拿回“捐官”钱,选择收受贿赂,剥削民脂民膏,无心做事。那李十儿除了阴谋诡计,但能说服贾政网开一面的口才,不正是投了贾政的这种同理心吗!
清王朝的制度,体现在贾政贾珍与戴权所代表的贿赂公行与贪污风气中,更是对捐纳泛滥的揭露与讽刺。这也必定导致严重的政治、社会问题随之出现。礼仪廉耻,家国弃之,又怎能不亡!贾家晚辈是离着前辈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已越来越遥远了。
本回中,贾琏要去看贾赦,把巧姐特意托付给了王夫人一节也写得非常精彩,从侧面表现出贾芸、贾环、王仁、邢大舅一众的丑恶嘴脸。贾芸原来给宝玉写信一封的内容在这回也作了交代,终于明白了为何宝玉不屑于那封信的态度了。贾芸励志不再,可见一切都变化无常,倪二给贾芸“第一桶金”运也像在告诫我们,好运的持续终究还需要人心正念与勤奋,君子求财取之有道,靠投机取巧总是难以维系的道理。
同样,还想起本回一个细节,鸳鸯是贾府中的奴才又生了后代,叫“家生女”,鸳鸯的父兄都是贾母房里的买办,世代在贾家为奴,深受贾府信任。鸳鸯殉主的表现多少证明了自己对主子的忠心耿耿。
而赖大同样也是被贾府深为器重的仆人,可谓照顾到了孙辈,即赖尚荣这代。赖嬷嬷曾无比自豪地炫耀过孙子赖尚荣步入仕途,赖家为此大摆酒宴招待亲友。可见贾府对赖大家是多么大的恩惠与关照。
贾政在送贾母灵柩归南的过程中很是艰难,于是想到可向赖尚荣借银度暂度艰难的请求。贾政是多么清高的一人,第一次向仆人家儿子求助。但赖尚荣得知贾府家道中落并无真心相助,仅仅拿出五十两银子以应付差事的态度令人感觉很不厚道。
人心莫测,到底是赖尚荣犯了官场大忌也在陪付银两,还是真的力不从心,无法帮助。我们不得而知,但贾政算彻底认清了赖家。赖尚荣与赖大之间有极力互动,赖大建议赖尚荣“告病辞官”,而赖尚荣建议赖大最好设法告假从贾府赎身出来。这爷俩一唱一和,
不过是表达远离贾府的信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