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张纸的力量 — 解析 YouTube 当年赢得第一桶金的简报

三张纸的力量 — 解析 YouTube 当年赢得第一桶金的简报

作者: 许卫栋 | 来源:发表于2014-12-20 20:53 被阅读404次

    http://yowureport.com/?p=11674

    http://yowureport.com/?p=11677

    三张纸的力量 — 解析 YouTube 当年赢得第一桶金的简报
    日期 : 2014/05/09 分类 : 创业 | 评论 : 2 点阅数:11,560
    本文讨论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在 2005 年决定投资 YouTube 的关键文件。2005 年时,红杉已是硅谷最成功的创投基金之一,培育过众多的科技公司包括苹果、Google、Paypal 等。YouTube 当时才成立不到一年。从文件中,我们可以一窥红杉当时为何会看上小小的 YouTube。
    一般这种文件很少公开,这一份是由诉讼 Viacom v. YouTube 中流出的。
    我很喜欢看这类歷史文件,因为可以回头印证像 YouTube 这样的巨人当年还青涩稚嫩时,已经展露出的过人之处。看 Dropbox 创办人申请 Y Combinator 的申请书,以及微软併购 Nokia 的策略说明书 都有类似的收穫。

    背景

    2005 年时,红杉资本新来一位合伙人叫 Roelof Botha,他原本是 Paypal 的财务长。他被派去调查 Youtube。Botha 先生后来屡创佳绩,负责了红杉投资 Instagram, Tumblr, Evernote 等大案子,自己的身价也来到 30 亿美金以上。但他在红杉的处女作应该就是本文的 YouTube。
    当时,YouTube 成立不到一年。网路的使用者制造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平台正夯,包括分享文字的 Blogger 以及分享照片的 flickr、shutterfly、snapfish 等独佔鰲头中。当时影片的分享平台才刚崛起,但仍面对家用频宽不足、以及录影成本高昂的限制。
    Botha 被红杉资本派去看 YouTube 的案子。他谈生意速度飞快 — 他在 2005 年 6 月听说 YouTube,就开始尝试自己上传影片。8 月他就安排了两次跟 YouTube 创办人的会议。9 月他便写信,推荐红杉资本马上投资 YouTube。
    本文讨论的就是这封信。这封信包含信本身,以及一个附件。
    附件是 YouTube 创办人提供给红杉资本的书面投资简报(以下称创办人简报)。很短,只有几页,我在本文先讨论。信本身则是 Botha 写给红杉资本全体,推荐投资 YouTube 的内部信(以下称投资人简报),我在「毫不犹豫 — 红杉资本快速投资 Youtube 的理由」讨论。
    照惯例我穿插的评语是蓝色的。

    图片来源:Rego Korosi

    YouTube 创办人简报

    ***
    YouTube
    公司目的
    成为网路上使用者制作的影音内容的主要入口,并且让任何人都能上传、分享,及观看这个内容。
    困难点
    目前影音内容很难分享,因为:
    • 影音太大,不能用 email 分享
    • 影音很难用网站储存(看 50 部 20 MB 的影片就需要 1GB 的频宽,超过一般网站容许值)
    • 影音格式没有标准化。要观看许多种格式就需要下载很多种播放软体
    • 影音档独立存在。观众之间没有互动。影音档与档之间没有互动。
    [业余者或许会定义 YouTube 解决了一个社群问题,但创办人的破题却定义 YouTube 解决了一个技术问题。这很聪明,因为当时网路效益(network effect)的价值还没有很多人懂,Facebook、Twitter 都还没出生。定义为解决技术问题可以把竞争门槛拉高。]
    解决方法
    使用者把影片上传至 YouTube。YouTube 负责为上百万位使用者管理影片。
    YouTube 的影片处理后台会将影片转成 Flash 影片,可适用于任何支援 Flash 的浏览器。Flash 影片压缩比非常高,可以马上播放。不像其他影片格式,Flash 影片不需要先下载整部影片才能播放。
    YouTube 提供一个平台连接使用者与影片、使用者与使用者、以及影片与影片。透过这些整合功能,影片获得更多观赏次数,使用者花更多时间在 YouTube 上。这些功能跟 Flickr 很像,因此 Youtube 又被称为「影片的 Flickr」。
    [可以看到当年 Youtube 还拿 flickr 来拉抬身价,如今两者身价完全不同。]
    市场大小
    YouTube 的成长将来自以下的近期发展:
    • 数位影片的制作成本首次降低至可以大量生产,并且用于现有的消费者产品中,例如数位相框或是手机,让所有人可以随时随地制作影片。因此,使用者制作的影片量将爆发。
    • 家用宽频普及度终于达到临界值(critical mass),使网路首次成为影片的合理配送方式。观众拥向网路,因为网路提供了更多样性的内容,并且让观众自己选择观赏的方式与时间。传统媒体也拥向网路,因为观众在那里;也因为在网路上配送更方便且便宜。网路比电视吸引更多观众的早期例子:印度洋海啸影片、Jon Stewart 上 Crossfire 节目、珍娜杰克森超级杯的「露奶」事件。
    • 一开始,YouTube 会针对家庭(使用者生产)的影片,因为短期内这是成长最快的影片,代表最快成长的观众群。这个阶段将确立 YouTube 在线上影音的王者地位。当 Youtube 的观众群跟传统媒体比肩时,它将能整合传统媒体的内容(新闻、娱乐、MTV 等)。
    [这里创办人简洁明瞭的点出两个有利于 YouTube 的大浪潮,以及一个长期的成长策略。从事后看,YouTube 很明显都算对了。要注意这里提到手机,但当时 iPhone 还有两年才会诞生。这三段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功力深厚。]
    竞争者
    大傢伙
    • Google Video — 目标好莱坞影片,非家用影片
    • 24 hour laundry — 只针对储存影片,非社群
    小傢伙
    • daily motion — 技术好,曝光不足
    • vimeo — 技术差,有机会曝光(CollegeHumor 所有)
    • PutFile — 只针对影片储存,非社群,差劲的获益模式
    产品开发
    [这部份应该是创办人在实际会议中实际示范功能]
    示范产品功能:
    • 社群
    • 连结使用者与影片(user to video)。使用者透过以下方式找到影片:
    • 搜寻
    • 相关影片
    • 相关标籤
    • 最高评分、最多人观赏、最多人讨论
    • 使用者影片
    • 使用者最爱
    • 连结使用者与使用者(user to user)
    • 影片讨论群组
    • 影片留言
    • 私人讯息
    • 私人/公开影片分享
    • 社群网路(朋友)
    • 使用者影片
    • 使用者最爱
    • 连结影片与影片(video to video)
    • 相关影片
    • 相关标籤
    • 公开结构(Open Architecture)
    • [太技术,略]
    • 针对需要影片的垂直市场
    • eBay 上的拍卖影片(很适合 eBay 汽车)
    • 房地产市场的卖屋/买屋影片
    • 成为特殊社群的影片平台:汽车网站、运动、政治等
    • 开发中的功能
    • 社群功能:群组、分享、发现影片更好的方法
    • 提高外部扩散:外部播放器、开发者 API 等
    [这里有趣的是 YouTube 初期的成长策略,针对的是线上商务的示范影片,例如买卖汽车、房屋等。也符合一般先打开小众的初期使用者(early adopter)的概念。]
    行销与配送
    获利的可能方式
    • 广告
    • “Google Adwords" 式的广告。让广告主上传广告影片。影片的缩图一样出现在其他影片的搜寻结果中,显示为「相关影片」。就像 Google Adwords,广告影片只有在相关时才会出现,并且会被清楚标示为「广告」。
    • 在 Flash 播放器中放互动的广告,覆盖在影片上
    • 在影片前播放短广告影片
    • 在影片前放置广告图片
    • 行销影片的付费播送频道
    • 活动、会议、演唱会等
    • 付费的高级功能
    • 下载原始档/高画质影片
    • 影片编辑功能(在 Flash 播放器内):影片效果、转接、字幕等
    • 外部可嵌入播放器的额外功能
    • 例如给房地产买卖影片的特殊功能
    • 像使用者收取额外功能费用
    • 让会员贩卖影片,Youtube 抽成
    [我最惊讶的是 Youtube 当时提的获利模式,跟今天 YouTube 的作法仍然非常接近,显示当时 YouTube 获利模式的想法已经非常成熟。这文件中处处会看到跟 Google 借镜之处,因此后来两者会合併也不那么令人意外了。]
    数据
    6/11 上线。已经超越所有已知的竞争者,并且是领域内强势的王者。

    图片来源:Scribd
    [所有人最爱看,也最有说服力的,就是成长的火箭图了。一图抵万金。这图从六月开始。YouTube 上线还不到两个月,红衫就找上门了。]
    团队
    创办人
    • 陈士骏
    • 被 Max Levchin 找来,Paypal 最早的工程师之一
    • 伊利诺大学电脑科学系
    • Chad Hurley
    • Paypal 最早的设计师,负责 Paypal 的网页设计、logo
    • Jawed Karim
    • 史丹佛大学,电脑科学研究所
    • 被 Max Levchin 找来,Paypal 最早的工程师之一
    • 伊利诺大学电脑科学系

    结语

    这份文件很短、很粗略,实际内容不到 3 页 A4。内容也算不上完整,缺乏今天一般商业计划书要求的财务报表、forecast、成本分析等内容,甚至也没有 Business Model Canvas 里的很多要素。毕竟是个成立不到一年的公司。
    但细看之下,YouTube 是要团队有团队、要技术有技术、要市场有市场。更重要的是初期的成长(traction)呈现火箭般喷射线图。难怪红杉资本仅凭着这样一份文件,以及两次会议,就会强烈建议合伙人投资。
    至于红杉资本的 Botha 跟 Youtube 创办人见面之后,给了什么评语呢?请看「毫不犹豫 — 红衫资本快速投资 Youtube 的理由」。

    这是我讨论红杉资本投资 YouTube 的第二份文件。第一份是 YouTube 创办人在 2005 年提供给红杉资本的简报(创办人简报)。这一份是红杉资本的代表 Roelof Botha 跟 YouTube 开会后,写信给红杉资本内部的推荐信(投资人简报)。

    投资人简报又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信(memo),概述 Botha 的想法。第二部分是比较制式的投资简介(investment summary)。
    我请大家特别注意文中的时间,以及 Botha 帮 YouTube 思考的东西(而不是 Youtube 提供的资料)。从中可以看出为何红杉资本是厉害角色。

    图片来源:Janet
    信的原文在此。我的註解照例用蓝色。
    ***
    To: 投资人
    有关:YouTube
    2005 年 9 月 2 日
    简介
    YouTube 是一个有趣的种子期投资机会。公司的目标是成为使用者制作(user-generated)的影片的主要入口,并且让任何人可以上传、分享,以及欣赏内容。
    三位创办者非常草莽(scrappy)且聪明。他们建造了一个非常容易使用、快速成长,且沾上几个大潮流的服务。这些潮流包括:使用者制作的内容、线上广告、便宜的数位录影器材普及,以及持续成长的宽频普及度。
    这家公司同时开发了程式让使用者能将 YouTube 影片直接嵌入网站。如此一来,除了网站本身的流量之外,公司还建立了一个广泛的内容配送网路。
    [基本上是重写 YouTube 的投资简报]
    交易
    我们的提案是种子期投资 1 百万美金。如果他们达成特定里程碑的话,A 轮再投资 4 百万美金。A 轮之后红衫将拥有约 30% 股份,员工期权约 17%。
    [事后看, 红杉这笔投资大成功。YouTube 一年后以 16 亿美金卖给 Google。假设红杉在 B 轮之后仍维持 30% 的股份,则其投资报酬率是 57 倍,赚 5 亿美金以上。]
    竞争者
    YouTube 有许多直接与间接的竞争者,包括:
    • 直接竞争者(dailymotion, vimeo)
    • 社群照片网站(flickr, webshots)
    • 线上照片分享网站(ofoto, shutterfly, snapfish)
    • 大的网路供应商(Google & Yahoo video search)
    • 娱乐网站(大傢伙,ebaumsworld)
    • 档案共享服务(ourmedia.org, putfile)
    • IPTV 公司 (Open Media Network, Brightcove)
    Youtube 看来领先两个直接竞争者。其他领域的可能竞争者不是不专注在使用者制作的影片,不然就是没有专注在社群为主的服务。然而,公司必须在未来 3~6 个月内非常的专注在建立丰富的功能与内容深度以拉高其防御性。
    [这里 Botha 首次提出 YouTube 必须优先强化使用者经验,建立强大防御性。这是很重要的洞见。Botha 看出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甩开竞争者。]
    聘顾计画
    我们需要快速帮助公司聘请有经验的 CEO 与 BD/Sales 副总。创办人团队非常期待一位有经验的 CEO 加入。但我不确定是否能在 A 轮前带进一个 CEO。我非常需要这几个位置的建议人选。我的建议是马上开始搜寻,并且在 90 天内安排完毕。
    有两位 Paypal 工程师即将加入。都非常杰出。
    我计画将公司安置在我们的育成计画里。如此我们可以常常跟他们沟通,直到他们浸身于一群有经验的管理人之中。
    [这里显示红杉的强项,就是能利用强大的人脉网络,帮 YouTube 快速找到有经验的 CEO、VP。同时靠育成计画补足创业团队的经验上的不足。]

    关键风险

    竞争/防御性(defensibility)
    如前述,YouTube 面对激烈的竞争。他们必须雷射般的专注在使用者经验上,以维持一开始的成长曲线。
    [再次强调使用者经验是这阶段的唯一重点。]
    营利模式
    我相信 YouTube 能靠广告营利。不过我们还不知道哪一种广告效果最好。主要问题是 YouTube 能否开发出杰出、但不伤害使用者体验的广告产品?我们可以这样模拟营收:
    每天影片点击数 x 能获利的影片比例 % x CPM(按:每千次点击印象) x 365 = 估计的年度营收。
    有一些变数我们还不知道:
    • 我们不知道 YouTube 能收多少 CPM。影片广告的 CPM 可能是$5~$ 30。
    • 我们不知道多少比例的影片可以收费。
    • 我们不知道 YouTube 能从现在的每天 10 万部影片成长到多少
    以下是不同的情境以及对应的营收估计:
    • 情境一:每天 1 千万影片,CPM $10,15% 影片可收费 = 每年营收 $ 600 万
    • 情境二:每天 2 千万影片,CPM $15,20% 影片可收费 = 每年营收 $ 2200 万
    • 情境三:每天 3 千万影片,CPM $20,25% 影片可收费 = 每年营收 $ 5500 万
    我们必须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测试这些假设来确认营收潜力。我们也需要测试影片的配送网路,以及是否能从这些网路获利。(Google 55% 的获利来自 Google 直接的获利,45% 来自合作网站)
    (每天)提供 1 千~3 千万影片也许听起来不可思议,因为等于是现在的 100 倍以上。但公司在 2 个月内就达到了目前的成绩,而今天网站上每天只有 15,000 部影片。(相比之下,flickr 与 webshots 每天流量大约是 Youtube 的 200~500 倍)
    [虽然 Youtube 的广告模式不明、数据也不明确,但不影响红杉的投资兴趣。甚至 Botha 还自己帮 YouTube 算出可能的盈余模型。
    不过 Botha 自己也想不到他当时的「最理想」假设,也就是每天 3 千万影片,还是远远低于 Youtube 2012 年达到的每天 40 亿次观赏。]
    规模化
    如上表所述,YouTube 需要大幅度的扩张才能产生有意义的盈收。我们需要确保 YouTube 能便宜的大幅扩张。
    平衡成长
    YouTube 已经吸引了传统媒体的兴趣,他们看到在 YouTube 上配送影片的意义。跟任何市场平台(marketplace)一样,我们需要平衡供给与需求。在影片不足之下最好不要大幅度的增加观众。公司不能承受让众多观众失望的后果。
    [虽然观念今天看不难,但 2005 年可能不是很多创投知道「内容不够多不要冲观众」的观念。]
    退场机制
    我们无法找到太多可以对照的高价退场。
    一些可比较的公司包括 webshots, flickr, ofoto, shutterfly, snapfish 等。虽然这些网站只处理照片,但跟 YouTube 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些公司的退场都不怎么样。CNET 买 webshots 花了约 7 千万。Yahoo! 买 flickr 不到 5 千万。看来 shutterfly 准备 IPO。Ofoto 跟 snapshots 被柯达与 HP 买了,但数字不清楚。
    另一个对照是 Blogger,在 2002 年被 Google 购买。数字不知。
    还有一些利用使用者制作的内容出场的,例如 TripAdvisor,就我记得在 2004 年被 IAC 以超过 1 亿美金併购。
    [不知为不知。虽然 Botha 很努力对红杉的其他人推销 YouTube,但他的确还没看到其他高价的併购出场,那就不要说得太夸张。事后证明 YouTube 的确没有比较的对象,因为 YouTube 打破了 TripAdvisor 的纪录。]
    提案
    我在三週前第一次见到这公司,在投资上我们可望抢头香(pole position)。有几家公司曾直接打给他们,也有几家媒体公司联络过 YouTube。我希望在週一可以告诉他们我们的决定。
    [看到了吗?Botha 在星期五跟 YouTube 开完第二次会,写了这封 memo,然后希望红杉能在下週一前告诉 YouTube 决定。速度不但是一流创业者的优势,也是一流创投的优势。]
    ***
    投资简介(Investment Summary)
    [以下很多是重写 YouTube 提供的内容,我已在「三张纸的力量 — 解析 YouTube 当年赢得第一桶金的简报」中讨论过,以下只翻译新的内容。]
    由三位 Paypal 前员工创立。两位工程师,一位设计师。种子期投资。两个月内进入网路前 10,000 强。
    商业 [略]
    市场 [略]
    财务 — 待说明 [略]
    竞争 [略]
    团队 [略]
    建议的投资条件
    • 两阶段,依据里程碑的投资:种子期 100 万美金, A 轮 400 万
    • A 轮后红杉拥有约 30% 股份
    • 建议 A 轮的里程碑
    • 写出完整的商业计画,包括财务计画
    • 发展出直接使用(self-serve)的广告产品
    • 签下至少 5 位出超过 $5,000 元的广告主
    • 确认平台能负荷至少每天 1 百万的影片点击
    • 找一位商业开发(BD)副总
    [什么,种子期投资之后才需要写出商业计划书!]
    竞争
    [以下大部分列出的竞争者都是讨论今天已不存在,或是台湾读者不熟悉的网站。而且大部分都只有一小段字,因此我只会点重点。]

    1. 直接竞争者
      [分析 dailymotion 与 vimeo 用的是非主流的 Quicktime 格式以及 UI 不佳]
    2. 摄影社群网站
      [分析 flickr, webshots 专注在照片而非影片。]
    3. 网路照片分享网站
      [分析 ofoto, shutterfly, snapfish 的营利靠印照片]
    4. 娱乐网站
      有几家线上娱乐网站的流量不错:Big-Boys, ebaumsworld, ifilm。[按:前两者为「宅男」型主题网站,类似台湾的卡提诺论坛]
      YouTube 认为: 『Big-Boys 跟 ebaumsworld 会有很高的流量,因为他们的内容就会这样。只要上这些网站,就必然会看到一些有趣的、或惊人的影片。但他们的缺点是永远无法转换成一个真正的商品。由于网站上内容的特色,他们会永远卡在那个市场区间中。如果我要划分 YouTube 上的内容,我会分成两类:个人影片与病毒影片。病毒(viral)影片,由于着作权法以及猥亵的性质,我承认他们可能在这个领域可以击败 YouTube。虽然我也在 YouTube 上也看到不少病毒影片。但 YouTube 的主要吸引力来自个人影片,也就是你的宠物、小孩、家庭、假期的影片。由于网站内容的特性,Big-Boys 与 ebaumsworld 永远不可能转型成能够放这类个人影片的地方。
      Big-Boys 与 ebaumsworld 也自我定位为更广义的娱乐网站,提供「笑话、图案、办公室幽默、Flash 动画、聊天空间、恶作剧、音乐、影像、游戏、图表、魔术」。
      「iFilme 是线上娱乐影片的领导品牌之一,提供电影、短片、电视选辑、游戏预告、音乐录影带、体育影片、以及着名的病毒影片合辑。iFilm.com 每月传递超过 3 千万支影片,使它成为全球前十大串流媒体网站。」iFilm 是一个明确的可能竞争者,不过他们没有这么重视使用者制作的影片,也没有 YouTube 的社群功能。」
      [这里 Botha 主要引用 YouTube 团队自己的分析。YouTube 很清楚平台跟内容提供者的角色差别。]
    5. 大傢伙
      Google 跟 Yahoo 都在建立影片搜寻服务。Google 要求使用者下载「Google 影片播放器」,而 Yahoo 则播放影片的原始格式。两者都没有提供方便的影片上传与分享功能,也没有社群功能。
    6. 档案分享服务
      [分析 putifle and ourmeida.org 产品不好,也没有专注在使用者制造影片]
    7. IPTV
      [分析 OpenMedia, Brightcove 只提供主流影片]
      技术结构
      [太技术了。略。]
      团队履歷
      Chad Hurley 是 YouTube 的共同创始人。Chad 有网页设计与平面设计的经验。他是 Paypal 第一批设计师,负责设计原本 Palm 相关的金流介面设计。随着产品成长,他设计了 Paypal 的拍卖功能并巩固了 Paypal 的领先地位,同时是两个拍卖专利的发明人。Chad 想要为建立一个推动世界的影音服务。
      Jawed Kerim 是 YouTube 的共同创始人。他原本是伊利诺大学的电脑科学系学生,后来被 Max Levchin 找去做 Paypal 的第一批工程师。在 Paypal 他发展出第一套银行与信用卡的即时防诈欺系统,并与 Roelof Botha(按:本文作者)紧密合作。身为 Paypal 的核心技术团队成员之一(自 100 多位工程师选出的 5 位),他后来负责 Paypal 的规模化,确保 Paypal 能处理超过 8 千万位使用者以上。他现在是史丹福的研究生。
      陈士骏是 YouTube 的共同创始人。身为 YouTube 的 CTO,他负责领导 YouTube 面对电脑群集(cluster)与实时提供影片的挑战。在 YouTube 之前,他在 Paypal 的技术团队待了 6 年。在 Paypal,他带领了负责 Paypal China、Paypal Developer XML APIs、以及 Paypal 购物车的技术团队。
      [由于 Botha 曾是 Paypal 的财务长,因此很清楚这三位 Paypal 出身的工程师的实力。]
      结论

    比较投资人与创业家的简报,可以看出投资者的叙事逻辑,跟工程师风格相当不同。在信中,Botha 不断强调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合作关系,以及红杉可以如何协助 YouTube。特别是红衫在推荐经理人、提供管理团队的专业。
    但最让我惊讶的还是整件事进行的速度,在创投界无疑算超级飞快。整个投资在三个月内敲定,而且是根据如此粗略的企划书。相信红杉的诚意也因此获得 YouTube 的青睐。最终红杉的明快决策与 YouTube 的爆发性成长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张纸的力量 — 解析 YouTube 当年赢得第一桶金的简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zo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