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塘孤儿
一天下来,总感觉浑浑噩噩,一事无成,时间总是不够用。思前想后,吾日三省吾身!除了练习几个毛笔字,写了一点不成文的心情文字。然后引以为豪的就是我的针线活了,其实说它引以为豪,只不过自欺欺人,只是感觉过程的快乐,自娱自乐罢了!
也许我的天赋和爱好都是遗传了我奶奶的基因,我小时候和她老人家在一起比较多,那时候我们老家在苏北农村,听奶奶说过她小时候和她的父母是从山东济南辗转逃难来到了江苏淮安 ! 小时候她是家中的独生女儿,后来经过战乱和谋杀!家中的男人都死光了,留下了三代女人,就是我的"奶奶,太奶奶,曾奶奶" ! 我奶奶是最小辈,当然就是家中的惯宝宝,大小姐啦 !大家同舟共济倾其所有不遗余力地教她读书识字,习字画画,上私塾先生的课 ! 她爱读书,精通算盘,喜欢面点制作,爱好女红,最拿手的针线活 闻名十里八乡 ! 记得那时候,家中经常有些外乡人慕名而来请奶奶帮她们做盘扣子的斜襟衫!纯手工缝制的对襟衣裳(就是现在的旗袍样式)! 奶奶做的可漂亮了!
我小时候经常跟随奶奶,奶奶也很喜欢我,她经常带着我烙饼蒸馍馍,看书,去各个地方看戏,喜欢对着我唠家常。
其实她从来没有教过我什么!我放学回来就跟着她,在她旁边默默的看着她,耳闻目染,自然而然的心中就有数了,所以长大了一看就会,有些东西根本不用学,比如针线活干起来得心应手,就比别人学得又快又好。
因缘巧合,没有想到的是,我在人生的后半生竟然会在孤儿院工作,孤儿院里孩子多,穿衣磨鞋,坏的频率很高,天天洗,天天穿新的也不可能。工作内外,自然少不了缝缝补补的工作,自然而然!热爱缝缝补补,喜欢穿针引线的我就上场了,否则以现在的物质条件走到哪里我的手艺都不会派上用场!
七八岁左右的孩子破坏力极强,撕撕咬咬家常便饭,喜欢把破烂不堪的睡袋缝补的平平整整,如同一件古老的工艺品,孩子们穿在身上立刻有了生活的气息,生命华美,自然少不了质朴的本质。上帝制造了我们,理应勤俭节约,懂的人间草木,一粥一饭的不易。
不知为什么,年纪越大,越喜欢布艺的亲肤柔和,简简约约,不失大雅 !经过水洗,经年的磨合,再经过一针一线,一圈一圈的贴心缝制,穿在身上,服服帖帖,立刻就有了妈妈们的亲和慈爱。失而复得的母爱。
不知道缝了多少次,用了多少针,戳破了多少次的手指,与同事们一起,陪伴孩子们,风风雨雨无怨无悔。
第一次钩包包 包包半成品 自制毛线胸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