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
继承父亲的遗志;和与礼的辩证法——读《论语》5

继承父亲的遗志;和与礼的辩证法——读《论语》5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3-11-03 20:31 被阅读0次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当他父亲死去以后,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他长期不改变父亲的原则,可以说是做到孝了。"

《中庸》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也就是说,所谓孝,就是要继承先人的遗志,完成先人未完的事业。这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意思是一脉相承的。

就现代社会而言,即便父在,父子之间已多半是"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哪里保得住"无改于父之道"呢?更不要说父没以后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了。

  不仅现代社会如此,就是在封建宗法制的时代,尽管父亲的绝对的权威,也仍然有"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红楼梦·好了歌解》)的现象发生。

所以,对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也不可以作"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洞洞"式的刻板理解,否则,盗贼的儿子不也就只有以做盗贼来尽孝道了吗?

一言以蔽之,"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不外乎是在一般意义上要求我们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父辈的未竟事业罢了。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施行,以和谐为贵。以前圣王的治理之道,好就好在这里,不管小事大事都遵循这一原则。倡有行不通的地方,只知一味地为求和谐而求和谐,不用礼仪来加以节制,那也是不行的。"

礼本来指的是区别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但礼的根本目的又在于起中和作用,也是要达和谐的境界。这样就造成了礼与和之间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辩证关系。

按照儒家的礼治观点,就是要人们在遵守礼法的前提下和睦相处所。所以一方面是"礼之用,和为贵","和"是目的;另一方面,一味地为和而和,不以礼来进行约束,不讲原则,也是不行的。

这就是和与礼的辩证法。用于处理人际关系,也就是既要团结,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又要坚持原则,不能搞庸俗的一团和气,吹吹拍拍。说到底,还是毛泽东给我们开列的公式:团结--批评--团结。

今天学习了继承父亲的遗志;和与礼的辩证法。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 体悟《论语》011:我的父亲与家族遗志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原文释义:孔子说:“老爸还在世的时候...

  • 继承先烈遗志,继续新的长征

    继承先烈遗志,继续新的长征。

  •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之四十三

    《史记》出世 司马迁出身于史官世家,继承父亲司马谈的遗志,完成一部全面的史书。 司马迁把所有的时间用来看书和探访历...

  • 黄桃

    黄心桃,甜蜜的事业,在王明手上发扬光大。王明的父亲是转湾乡有名的种植,养殖专业户,王明继续努力,继承父亲的遗志,养...

  • 周朝轶事之三:周武王姬发

    姬姓,名发,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为邑姜,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在位15年。 姬发继承父亲遗志,约于前10...

  • 《继承遗志,砥砺前行!》

    前几天,我有机会在平顶山小住几日,说起平顶山,这里真是一个让我心潮起伏,百感交集的地方。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平顶山...

  • 缅怀先烈  继承遗志

    中原区:李玉华 张万山 曾秀英 报道 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遗志。2020年12月31日,东望志愿者河北秦皇岛昌黎...

  • 继承遗志,奋斗无悔

    过了519、520、521,今天这个522,因为国之痛失两位院士而注定不平凡。 袁隆平,自称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三系...

  • 孝之道,继承遗志

    49/1049 孝之道,继承遗志 今天又是我们6组领读,我领读的是咸丰帝家训。 咸丰皇帝从励精图治想要重振国威,到...

  • 阿富汗往事(二)

    希尔·阿里 多斯特·穆罕默德死后,接过他权力大棒的是他的三儿子希尔·阿里。他继承父亲的遗志,试图建立一个不受外国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继承父亲的遗志;和与礼的辩证法——读《论语》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cg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