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乡下,正是鸡冠花的好时光。
这是最乡土的花儿,烂漫,恣肆,在庭院,在屋后,在墙角,在路边……一片片,一丛丛,是这个季节里最靓的景。
鸡冠花是最率性的花,长的大张旗鼓,自在豪情,秋越深,天越冷,越尽显侠士之风度,武者之雄姿。花朵肥硕,叶子性情,迎风而舞,傲霜而艳,气势如虹,即使枯萎,亦风姿犹存。
曾无数次采撷,连根拔起,归家,去掉叶子,仅留花冠,阴凉处风干,找一个老旧的罐子,融入一抹靓丽的红,在岁月的一角,慢慢沉淀,一日日,一年年,由鲜艳日渐沉稳,成为一季时光的印证。
自唐代开始,无数文人雅士,对鸡冠花寄予情怀,或豪情,或淡泊,或野逸,或祝福。
唐人爱花、惜花、赏花、咏花,却不以名花唯是。盛唐诗人李白对牡丹极尽赞誉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时隔百年之后,罗邺于一个秋高气爽的清晨,庭院漫步,一抬头,一枝紫红的鸡冠花,在秋风里摇曳多姿,楚楚动人。
“一枝浓艳对秋光,露滴风摇倚砌旁。晓景乍看何处似,谢家新染紫罗裳。” 罗邺化用李白诗意,写出了这首咏鸡冠花的佳作。在诗人眼里,这寻常烟火的鸡冠花,一点都不比贵气的牡丹逊色啊。
在国画创作中,鸡冠花也有很好的寓意。单独入画,意为鸿运当头,和鸡同入画,便是冠上加冠,有吉祥祝福,官运亨通之意,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白石老人喜欢鸡冠花,不仅画,还作了诗。“老眼矇眬看作鸡,通身羽毛叶高底,客乡长夜如年久,听到天明汝不啼”。多可爱的老头啊,定是小酌几杯,醉眼朦胧,把鸡冠花看做大公鸡,醉卧床头,等待鸡鸣东方既白,可是呀,等了一宿,也未听见其嘹亮的歌声,天真之味跃然于纸。
白石老人在翰墨素宣里,耕耘着平淡烟火岁月,书写着自己的人生。自幼的生活经历,提供了丰富的题材。画所见所闻,写所感所悟,绝无造次杜撰,鸡冠花亦然,不登大雅之堂,却安之若素,于心斋的一角,坐忘朝夕。
窗外,阳光正好。一只公鸡悠闲自得,踱步到一株鸡冠花下,那是白石老人挥毫泼墨的一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