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体他人,书善自己。
在事情上多体谅别人;多读书则对自己大有裨益。
在跟朋友探讨这句话时,朋友说:后半句劝人“读善书、善读书”,一定程度上是前半句“事体他人”的前提。
我则表示:有一定道理,但也不能排除有些读书人因肚子里装的书太多,导致装不下其他东西,而显得肚量不那么可观;总的来说读书多的人,相对比较明白事理,行事也就想对比较合理。
诚然,对人世道理的解读,不能绝对化。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解读,就会得到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的启示。
我的观点是:一个人能不能常常体谅别人,一个人是否有开阔的心胸,跟其读不读书、读的书是多是少没有太大的关系,而跟其初始生活的“土壤”密切有关,怎样的初始土壤,造就了怎样品行的人,大多数人身上的品质是婴幼儿到青少年时期便形成的。如果将人生类比为盖一栋房子,那么成年之前是搭建房子的主体,成年后更多的是装修的过程,装修的风格千变万化,甚至可以每过一段时期换一个风格,但房屋的主体却始终是不变易的。
最近看新闻,了解到一位富豪为了保住其故乡的老宅,在不改变老宅土坯墙、青泥瓦构造、样貌的前提下,在外围加以不锈钢条稳固,着实用心良苦——人,不能忘本,房屋以此方法来稳住主体,可谓别出心裁。那么内心品质呢?
文/若安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