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对分课堂走进了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对分课堂走进了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作者: 尤梅 | 来源:发表于2018-04-26 18:45 被阅读1次

对分课堂走进了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11月14日,人文学院在绣山A栋201教室开展了对分课堂公开课,本次公开课由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吕红霞担任主讲;学校评估中心、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人文学院部分教师、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班的全体学生聆听了公开课。

课堂一角

课堂上,吕红霞围绕着德国文学作品《浮士德》的题材来源、内容简介、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作了深度讲述。课后,她表示应用对分课堂模式授课,学生要先认真阅读作品,捕捉作品中的经典,提出阅读时发现的问题,通过先读后写的方式,充分利用课堂上交互式的讨论与学习,实际解决从作品中提出的问题。

教师吕红霞授课中

人文学院刘代霞教授对对分课堂作了点评,她说,对分课堂较符合我校转型发展的教学指向,能够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把课堂时间真正利用起来。应用对分课堂要建立起小班制的教学观,学生也应该要具有自我检测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风。

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刘婷分享了自己的听课感受,她说,对分课堂跟以往课堂不同之处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老师起引导,帮助作用,能发挥小组讨论的作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得以体现,课堂气氛相对以往较活跃,能充分发挥团体作用,大家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在独立之中又有合作,这种课堂还是比较适合大学生的。

学生展开激烈讨论

据悉,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实施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把讲授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分隔开来(相隔一周),让学生在这两个过程之间有充分的时间按自己的节奏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这样,对分课堂把教学刻画为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可简称为PAD课堂。

( 撰稿/张发顺  尤梅倪春娜  摄影/张发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分课堂走进了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mm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