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导师课程第44天,《草房子》第三讲,今日问题:作者选取了什么典型事例表现杜小康的性格特点?在其他小说中,您还发现了像这样选取材料的方式吗?
写杜小康的这两章标题叫《红门》,杜小康就住在红门里面,他是油麻地里最特别的一个,作者用“一簸箕黑芝麻中的一粒富有光泽的白芝麻”来形容他的特别。紧接着,作者选取了一个极其有趣的视角——撒尿,有皮带的杜小康,总是不紧不慢地等人群散去才走进厕所。他淡定的心态、潇洒的姿势,派头,引得其他小孩子羡慕不已。
到四年级时,杜小康有了一辆自行车,这使他变得更加与众不同了,即便家离学校很近,他也愿意每天骑着自行车去上学,随着铃声穿过人群,看到上气不接下气的追逐者,杜小康心里一定很自豪吧。
同学对杜小康的感觉也很复杂,既羡慕,又怕,总感觉在杜小康面前低一等,特别是在他家杂货铺买东西且需要赊帐时。因此,同学们都不敢招惹杜小康,杜小康也将谁都不放在眼里,即便桑桑是校长的儿子,他也只是淡漠地看了一眼。
可这样的杜小康,却会在同学没带镰刀时,拿出家里准备卖的十几把来拯救他们,又对同学的感激露出无所谓的表情。
杜小康就是这样一个人。作者通过撒尿、骑自行车、带镰刀等事件刻画出了一个外冷内热的杜小康。
在余华的《活着》里,作者就通过“把自己的名字给老牛,和老牛聊天”来刻画主人公福贵的性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