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约第二三站——2023.06
6月,夏天来了。
夏日到来,炎炎如火,江南地区已不宜外出观风景了。江南地区除了夏季,春秋冬三季都还是比较适合外出欣赏风景的,特别是春秋两季,确是美不胜收。
江南的6月,梅雨期到来,阴雨连绵,气候潮湿,再加上热,这种湿热的感觉最是恼人,身上粘粘的,那滋味特别不好受。江南的6月,适合躲在清凉的房间里喝茶、读书、聊天、掼蛋。
在这炎热潮湿的6月,大概读了三类的书。
一、因教学的需要精读和引申出来的一些古今的精典篇目。
1.因《湘夫人》而读了《离骚》和《九歌》的其它诗歌。
2.因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而读了冰心写的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又在网上看了一些关于这两个才女之间恩怨的文章,算是八卦了一下。
3.因《西厢记·长亭送别》而把《西厢记》读了一遍,以前没有认真地读全本的《西厢记》,这一读之下,感觉其中的语言真的是美得人心荡漾,里面关于男女情事的描写也是很大胆的,难怪古时林黛玉贾宝玉这些公子哥都是要偷偷读的。又引申读了元稹《莺莺传》,这是《西厢记》的源头。
4.爱斯坦《我的世界观》;肖红《祖父》;张洁《最爱我的那个人走了》;元稹的《连昌宫词》;余中的《等你在雨中》;泰*尔的《生如夏花》。
5.因鲁迅的小说《在酒楼上》而把《呐喊》和《彷徨》两部小说集中的小说找来读了一遍,读的过程中,有一点以前读时所没有的感受,那就是鲁迅小说中的景物环境描写真的是十分的精彩和传神,既具有某各象征意义而又能完全契合景物和环境本身的特点,这种高度不是一般的作家能达到的。
二、为去云南自驾而准备的阅读。
因7月份要和几个同事自驾去云南,就找了一些和云南有关的读来读一读,这些书可以分两类,一是小说:有比尔·波特《彩云之南》和詹姆斯《消失的*平线》。读《彩云之南》可以了解一些云南的地理风物,也可以跟作者学一些外出旅行的经验和技巧。
而读《消失的地*线》主要是因为香格里拉,虽然小说和现实中的香格里拉完全不是一回事,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比。这本小说在多年之年曾经读过一次,记得那次也是因为香格里拉这个名字。从这本书,又在网上搜到了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甸改名为香格里拉市的经过。和国内很多地方改名失败的做法相比,中甸改名香格里拉绝好的成功案例,这一改就使这个地方名扬天下了。
三、经书。
以前读经大概是把它们当作哲学类的书来读的,6月的最后一个多星期集中读经,直接原因是家里的大猫(家中两只猫,这一只大一点,我平时就这样简单的称呼它)生病了,几乎死掉。在那几天的时间里,心情郁闷烦躁,面对不吃不喝毫无精神奄奄一息的大猫有点不知所措,这个时候平常读的那一类书怎么也没心思读,拿着书或手机在眼前,就是读不进去。满脑子都是大猫的生死问题,于是就想到了经。很早就买了教十三经在家,又在一些寺庙里请了一些教类的书。一直放在床头的有一本《维摩经》,读别的书读不进的时候,拿起了这本书,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了这书里所描述的境界。
这个时候真切感受到了“博览群书”的好处,一类书就是一个世界,人的见识除了亲身经历的之外,更多的是从阅读中得到的。经中所描述的“世界”是一个别样的世界,当你在生活中被烦恼所缠裹想另觅一个世界时,经是个不二的选择。
读完了《维摩经》又读了“净土三经”(《无寿经》《观无量寿经》《阿陀经》),相对于《维摩经》,这三部经书容易得多,也更能安抚人心。
又读了《楞经》卷一,这是最难读的一部经书,哲理、逻辑性都很强,6月的最后两天里,只读了“卷一”。
四、阅读之外
除了读书,6月还看了几期《锵锵行天下(第三季)》,这一季的主题是“江南”,是去年秋天拍的,今年春天播放的。从杭州开始,到苏州结束。共10期,每一期都是两个多小时,看得很是过瘾。后面四期都是苏州拍的,最后还有一个“外篇”,名叫“太湖心”,也是在苏州太湖拍的。因时间关系,我先看了后面几期关于苏州的,这个节目拍得真是好,一是景美,二是人杰,三是有文化。对于了解江南地区的风物特点非常有帮助。有江南情节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了这个节目。
6月份在简书上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5月的总结,另一篇是“观后感”人生没有观众——观国羽比赛想到的……感谢理事会的认可,祝愿简书越来越好,祝愿十年之约越走越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