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上午,我们语文教研组分别聆听了青年教师王寒冰的《一圈一圈往下绕》和青年教师李伟敏的《武松打虎》,这是两篇群文阅读课,由于假期里看了王荣生的《阅读教什么》,里面有这样一句话:阅读课的设计,要“依体式,定终点;研学情,明起点;中间搭建两三个台阶。”下面我就依据这个要求,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依教材的体式而定教学目标,要依学情而明确起点。王荣生教授说:“把小说当小说教,把诗歌当诗歌教,把散文当散文教。”王老师的《一圈一圈往下绕》是一组诗歌、儿童诗,诗歌和儿童诗教的是意象。这节课中,王老师通过和学生一起玩俄罗斯套娃,感受一个套一个的乐趣,再让学生观察三首儿歌,哪首儿歌和俄罗斯套娃一样,是一个一个往下绕的 ,然后又出示了两首诗歌,让学生朗读、观察、想象、感受、表达。作业布置的也是绕呀绕类型的绘本,符合儿童诗、童话这类作品的特点,由此来看,王老师的教学目标定位是正确的。学生只知道儿歌、绘本,这是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这节课教师的引导,学生感受到了诗歌中那种绕呀绕诗歌的好玩与有趣,并尝试着作出了类似的儿歌。可见,起点定位也比较准确。《武松打虎》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一个片段。是小说,小说教人物、情节、环境。李老师本节课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了武松的身手敏捷、有勇有谋。学生知道武松这个人,知道他比较勇敢,但是否有智慧,学生很少有思考到这一点。机智勇敢也知道一点儿,但理解的不够深入。这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整堂课听下来,感觉老师对学生的学情把握的不是很到位。
二、每个教学环节,要明确内容落点和学习方式。王老师的教学环节:1.出示俄罗斯套娃,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个套一个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出示《沙发》《房子里有箱子》《话一把》三首诗歌,辨别那一首是绕呀绕的诗歌。3.一首一首的出示《需要什么》《我底下有什么》《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每出示一首,老师都会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感受绕呀绕的特点和有趣。4.总结绕呀绕诗歌的特点,并创编诗歌。5.布置作业,读绘本《打瞌睡的房子》《爷爷一定有办法》。6.齐诵读“从前有座山……”结束这节课。课下静下来思考,感觉学生读的这一块还需要再进一步。
《武松打虎》教学过程完整流畅。但给人的感觉老师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上课,至于学生学到了哪个地步,老师好像忘记了关注。中间的几个环节感觉不到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的教学特点。这是一个有深度的,需要老师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一节课。如果让我上,我也不知道上成什么样子。不过,这节课告诉我们,上一节课,不是单单解读好这个文本就好了,我们需要了解跟这节课相关的很多文本和知识。作为老师,真的需要多读书,时时处处都是在备课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翻转专家一节课,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只能学个皮毛,甚至是四不像。读书,读书,还是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