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愧对黎城

愧对黎城

作者: 老的山羊 | 来源:发表于2023-05-24 21:27 被阅读0次

    2023年5月的白陉游,在制定出行计划时,忘了黎城一个村子的名字,当年的资料已经捐了,无法查找,只好根据依稀记得的“红色”、“实验田”、“领导人避难”、“日本鬼子扫荡没进过村子”等线索,提供给制定行程的节减。节减据此圈定了好几个村址,自驾游时我们也驶往其中几个去瞻仰。但是实地观察以及向百姓打听的结果,这几个村子的环境等均与史实不相符。回来后,我的资料早不在身边,一筹莫展,无奈。节减则继续在网上搜索。昨晚上(回来快两周了)他“无中觅有”,居然大海捞针地找出来相关资料了。

    “八路军总部早已判明敌军的企图,在敌人的合围圈还未形成之时,1943年5月5日晚,彭德怀率总部由麻田转移到太岳区(为保密,实际在黎城广志山),继续指挥反“扫荡”。当日军再次冲进麻田时,看到的是一座空空如也的村庄。北方局和129师的伤病员、妇女、体弱干部,包括彭德怀、滕代远、刘伯承、邓小平等人的妻子,都坚壁于黎城以北的南委泉一带高山上。敌人在山下搜索,嚎叫声在山上清晰可闻。但敌人既聋又瞎,老百姓再也不会上当了。冈村宁次妄想重演1942年5月奔袭合围总部那一幕,到头来成为泡影。”……

    阅读一遍,令人依然热血沸腾。这里翻出2015年我的文章,再次发出,也算是对先辈们以及对黎城的敬重吧!

    愧对黎城——写于2015年10月

    以前到过几次黎城,印象中是个不大的山区小县,远离省会,交通不便;县城也不大,经济并不富裕;但历史却很悠久,是黎侯国的所在地——黎候肯定不受宠,否则怎么会分封到如此偏远的地方!大约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家里有本《黄崖洞保卫战》,当时全国正遭受所谓的“自然灾害”,印刷书籍的纸张是又黑又粗的土纸,那时功课好似不紧张,得以有空读了几遍,于是对抗战时期这里的黄崖洞兵工厂有个肤浅的感知。除此而外,似乎抗战期间这里没什么有亮点的事了。因为黎城较远较穷,所以每次来不愿惊动当地,把公事办完情况就赶紧回返……

    2015年8月初,又一次来到黎城,住了几宿,听了不少,看了不少,对黎城的印象大为转变,尤其是抗战时期。一句话:愧对黎城呐!

    抗战时期,黎城的贡献是巨大的:基本上没有被日本人占领过,除扫荡的几个月外,这里就是共产党的一个完整县份。是八路军抗战的稳固根据地,八路军总部、129师军政机关、北方局以及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常驻地和中心根据地。

    这里是八路军军工基地,黄崖洞兵工厂一年生产的武器弹药可以武装16个团,淮海大战就是用黄崖洞等兵工厂的枪炮弹药打赢的,抗战胜利后,由这些厂发展组建而成的有长治淮海机械厂、惠丰机械厂、清华机械厂、南京晨光机械厂等新中国的军工生产厂。

    这里是八路军的金融保障基地,冀南银行实际上就开办在这里,为了保密,才冠以“冀南”之名;黄崖洞保卫战,保卫的不仅是黄崖洞兵工厂,同时保卫着山北边的冀南银行印刷厂;在鬼子扫荡最艰苦的时候,冀南银行印刷厂用几十多头骡马驮着印刷设备和纸张,转山沟与敌人周旋。

    这里还是八路军的医疗基地,当时最大的八路军总后野战医院在这里,同时生产药品、棉纱等医疗设备,使用到现在的“柴胡注射液”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尤其是南委泉村,还是129师和晋冀鲁豫边区的生产基地,当时就大面积培育推广“金黄后玉米”、西红柿、西瓜等蔬菜品种,引进推广美利奴羊、美国花猪、来亨鸡等等;是部队首长的休憩场所,刘伯承等有时一休息就达月余;还是危险时期的避难所,有几次八路军首长的家属们在扫荡时就避难于此,鬼子扫荡似乎一次也没有到过这里;并且是过往延安的中转站,接待过刘少奇、陈毅等人;还是八路军对外接待处,设有“白宫饭店”,能做西餐,接待过坠机的美国飞行员等。

    西安事变后,红军整编,八路军129师八千人东渡黄河,一路向东,沿途都有驻扎,如和顺石拐,如沁县小东岭,如屯留故县,如潞城北村,如武乡王家峪、砖壁,如左权麻田等等,时间各有长短而已,但黎城因其稳固而成为八路军发展的大后方,驻扎时间最长。待到1945年,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出太行,已是三十万人之众了……

    太行山,功莫大焉!黎城,功莫大焉!

    黎城山多地少,没有大工业,又处偏远,解放后经济一直不行,是贫困县,前些年,黎城的干部升迁有关部门的领导了,不知什么动机,生生“光荣”地摘下了黎城“贫困县”的帽子。而自打解放后直到“文革”结束,不知何故,黎城竟然没有被列入革命老区的范围。以至于什么都得本地解决,县里经济自然是捉襟掣肘。一些工作搞不上去,经费不足,本地干部的口头禅是“能够发工资就不错了……”

    在板山一处平缓的地方,看到几堆新土,旁边有几块半米见方的当地玄武岩石片,很奇怪!细看,突然发现有红漆书写的字迹:抗日英雄之墓·二0一五年八月 ,简介·小斗掌外洼大平地战死有十余名八路军战士。原来这是当地村庄的百姓新塑的纪念碑!顿时心头发热,鼻子酸酸的:建国这么多年,才有了如此碑石;太过简陋的丰碑啊!毕竟竖起了,亏得百姓们还能记得!

    ——回来之后,我查遍了带回的三大本黎城地方史书和所有的资料,又仔细翻检地图,就是不知道“小斗掌”是指哪一块,所发生的战斗又是什么?真是遗憾!

    从某年开始,好像民政部有个让烈士“安家”的行动,即把各地散落的烈士遗骸,尽量集中地埋葬在一起。由于黎城县不享受老区待遇,所以所有集中安葬的费用都得由有县财政提供。这里是当年根据地,经受鬼子多次扫荡,又是后方医院所在,因缺医少药肯定也牺牲不少伤病员……当时,很多烈士都是就地掩埋,目前初步统计,抗战烈士骸骨大约超过500具,就这些,县财政根本也顾不过来!只能是选块地方新修建了座烈士陵园,至于全部烈士重新安家,只好慢慢再说。所以,看到那块简陋的墓碑,真可谓五味杂陈!

    好就好在目前的县领导重视起这个问题了,也想千方百计发掘历史、发展旅游,提振本县经济。但愿他们能尽快实现目标,让百姓富裕起来,好告慰那些牺牲的烈士英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愧对黎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yc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