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首读少年版三国,那股对蜀军五虎将的喜爱与敬佩之情蒙蔽了我对 各种人物客观地分析与评价。还记得那时我心中的周瑜可是背负着骂名的。什么小人,奸邪狡猾之类的。但如今怀着不同的心的去细细品读,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作者根据历史所想,充满着个人的主观思想。而周瑜正是这本书中的跑龙套。
其实上,周瑜是个既有才华,又有气度的人。这种品质从赤壁之战就可以提现。周瑜曾指挥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这些战役的胜利,表现了他的杰出军事才能。 但最能体现的莫过于赤壁之战了。当曹操率领近三十万水步兵而号称八十万要与孙权决战时,孙权的谋士张昭等人,被曹操的气势吓破了胆,极力主张投降曹操。在这种紧急关头,周瑜与鲁肃力排众议,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从而坚定了孙权的抗曹信心。接着,周瑜又亲统精兵五万,大破曹军于赤壁。曹操逃回北方以后,一直无力再次南下。这就使孙权的势力得以巩固和发展,并终成帝业。赤壁之战的胜利充分说明了周瑜是一个政治上高瞻远瞩,军事上有雄才大略的英雄。史实上并未记载诸葛在此役中的作用。诸葛亮起到的作用或许只是劝说吴国与蜀国合力抗曹罢了。但谈和功臣非鲁肃莫属。而三国中,作者花了不少笔墨来神化诸葛孔明这个人物,说其即可招风又可唤雨。把他写成了招东风火烧曹军的功臣。但事实并非如此,若不是周瑜的军事实力,区区三万兵力何以抗曹军?在火烧曹军中黄盖的诈降记也是获胜的首要原因。所以仅凭诸葛一人之力是无法获胜的。
其次,在三国演义中,周瑜的那股妒忌英才的心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其实他并非如此。史实上说道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他成为好友。《三国演义》描写的心胸狭窄的周瑜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艺术处理。“三气周瑜”当然就更是毫无历史根据,周瑜最后是病逝于出征途中的。实在是太可惜了!倘若周瑜不死,东吴便可久立江东,与魏国平分天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