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苟且、诗和远方

苟且、诗和远方

作者: 不以无人而不芳 | 来源:发表于2018-02-26 00:00 被阅读7次

人生的意义

2015年一名河南教师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火了,这似乎在宣告浪漫主义正在成为中国主流人群的主流思想。
2016年,网络直播爆炸,各行老铁、各界美女争相在日更、日更N次。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隔着屏幕的狂想曲。
2017年,我第一次读《月亮与六便士》,刘瑜在序言中写道“在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至今难忘。
2018年的今天,我第一次听许巍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心里抽搐了一下,想要大哭一场。然而在出租屋里,室友也已经回来,还是止住了。这几年未曾大哭大笑过。

谁能定义人生的意义呢?
现实主义有板有眼,却显得无趣。浪漫主义不管不顾,却显得少智。

至于所谓的中庸,则是在痛苦边缘挣扎。中庸通常是放不下。

中产阶级以下无法逃离苟且,也很少有能产生摆脱苟且欲望的人。平淡的一如既往,也许是他们真正该关注的,止于眼前的苟且才是他们应该学会的。更确切地说,中产以下不该掌握苟且、诗、远方三个生活状态。因为当你有意识到阶级固化,却又无力改变时,会受到一种异常大的痛苦。

在叫嚣着的“我想去看看”的只可能是中产阶级,其下者没有时间去叫嚣,其上者已然在享受既得利益。

生活的意义

三毛可能会认为两个人能厮守一生,即使在非洲荒漠也会自在。
王小波可能会认为只要能保持思想自由,从事什么工作都无关紧要。
三毛是感性的,王小波则是理性的。

我之前一直比较赞同王小波的人生观,他把有趣放在第一位。由于曾经受到禁锢,所以小波一直在追求自由,自由的思想,自由的行为方式。
如今看来,一个人只有脱离了人伦才能达到此等境界。
李叔同能勘破红尘,实属稀有之人。可特出之人,也并非你我所能及也。
如何能在眼前的苟且中发现有趣对普通人来讲至关重要。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并无优劣之分,重在内心。内心得不到平静,顺逆又有何关呢?

叶芝、徐志摩是伟大的诗人。诗人既深情也滥情,伟大的诗作,未必等于伟大的爱情,更不必说伟大的情人了。
感性放到文字里,显得情深意切。可一旦放到现实生活中,便有些聒噪了。
爱情本就虚妄之事,哪里就有那么多的生离死别以及不离不弃。男女之间的情感,能相互承担苦楚,亦可相互寄托梦想便实属万里挑一了。

王尔德曾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但我想即便是他看到美女,也会趋之若鹜。
好听的话语并不能代替本性。与其沉迷于佳词妙句,不如做一次自我剖析。

相关文章

  • 要苟且还是诗和远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很多人为了诗和远方,不得不暂时苟且,但苟且着苟且着,就忘了诗和远方。恍惚间,已到...

  • 谈诗与远方

    鸡汤句很热: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而我并不赞同,因为,眼前的苟且将继续苟且,诗和远方将永远是诗和远方...

  • 迈不过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只能是种情怀

    生活不是只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 生活不是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可,迈不过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只能...

  • 献给远方的你

    人活一生, 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恰恰我以为眼前的苟且也是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亦是苟且。 本不想牵扯你的...

  • 【眼前的苟且】也是诗和远方

    眼前的苟且也是诗和远方,诗和远方也是眼前的苟且 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被分为【诗和远方】与【眼前的苟且】两个等级的?...

  • 《我野蛮生长路过全世界》3——你曾是少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 我们努力度过眼前的苟且,带着诗意去了远方,...

  • 以后的苟且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那么眼前的苟且是不是曾经以为的诗和远方呢?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以后的苟且。

  • 对不起,我没有资格

    安顿不好眼前的苟且,奢谈什么诗和远方。 ——题记 “诗和远方...

  • 致你 致我 致未来可期

    高晓松说"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可是诗毕竟是诗,远方还是远方。于我而言,我只能苟且,不是想,而是...

  • 他说 我说

    他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说, 生活没有眼前的苟且,惟有诗和远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苟且、诗和远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jd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