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曾让我看完一本书就在朋友圈推荐出去,写写读后感。
但其实,有一群家长老师同学朋友做读者,我写的无非就是天花烂坠的溢美之词,读完书的第一感觉,是不可能写在上面的。
我不可能跟他们说,我看书时哭的撕心裂肺只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情节。
我也不可能跟他们说,我喜欢主人公胜过哈桑,甚至我在一开始很讨厌这个正能量的哈桑。
在这里,我想写真真实实的读后感,写出我最最真实的感情。
小说我曾经读过一个选段,就是大部分高中生都看过的那段,最经典的风筝节,阿米尔赢了比赛,哈桑去追风筝,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就是由此而来。结果也是全书第一个人物心态转折点,哈桑被阿塞夫等坏孩子围堵,阿米尔却躲了起来,害怕自己受伤。
很多学生高中毕业后也没去追究哈桑到底是怎么了,卷子里不摘录,是因为少儿不宜,可是我真真正正看到全版的那一刻,只觉得心空荡荡的。
阿塞夫和他的同党,那么小的一群富家少年,这个年纪就做出这么恶毒猥琐的事情,只因为对方是哈扎拉人,就任意欺负。
这反射出的是什么?
是家教。
我相信阿米尔的父亲,那个我心中最喜欢的人物,那个建立孤儿院的富豪,那个为了阿里离开而痛哭的男子,不会这么教他的儿子。
阿塞夫的成长,以及和阿塞夫一样的一群人,他们被环境造就,被家族造就,仿佛一出生就被诅咒一样,价值观的形成,与暴力血腥的变态想法的出现,与当时社会有极大关系。
文中曾写阿塞夫嘲讽阿米尔的父亲,并夸赞法西斯希特勒是伟人,知道历史的我们只觉得可笑,可是如果身处其中,你就会发现,当时是真有人崇拜希特勒,并且相信血统高贵一说的。
阿米尔是懦弱的,也许。
但其实换我在那个街口,看到哈桑被凌辱,我会怎么做?
上去解救哈桑么?
我敢么?
阿米尔是聪明的,他比哈桑还弱,他不可能解救哈桑,甚至可能一样被凌辱,使他父亲蒙羞。
他也确实是有私心的,父亲对哈桑的关注令他隐约中产生了黑暗的想法,他或许一直希望哈桑消失,他潜意识里也认为哈桑就是卑贱的哈扎拉人,他不愿意看到哈桑比他学习快,甚至曾嘲讽哈桑不识字,他想方设法想证明自己比哈桑高一等。
他逃跑了,我不想批评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