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很多道理,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可以有多种解读,一种有说服力的解释是那些道理在自己这里永远只是道理,没有变成为事实,是知道与做到的距离。
我听说了太多道理,它们都是金玉良言,有些话我听了深以为然,甚至用本子把它们记录下来,但是我很少翻笔记本,很快就忘记了这些话。另外有些话对我的作用能强一些,它们承载的意思在我的意识中留下了印记,它们对我的触动显然要大于前一种记录在笔记本中的“道理”,但是在行事的时候仍然做不到。它们有时候只是单纯的形成了自己的一种意识,而非行动指南。
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可能是人的本性决定的,人性好逸恶劳,践行“道理”就需要付出劳动,它就是反人性的。
践行“道理”或者说逆人性完善自己是如此之难,以至于很多人明知故犯。
世间的好道理非常多,但能做到的寥寥,以至于把一些“道理”称为鸡汤,甚至反感“道理”,也反感讲“道理”的人,把他们的行为称为“说教”。
知道再美妙的理论,如果做不到,它对我们的帮助几乎等于0。
网友评论